磐安住夜三十年
0001版: 封面 0002版: 封二 01版: 卷首语 02版: 目录 03版: 目录 04版: 博览·声音 05版: 博览·“最美”长廊 06版: 博览·一月广角 07版: 一月广角 08版: 博览·读书 09版: 第一重点 10版: 本期策划 11版: 本期策划 12版: 本期策划 13版: 本期策划 14版: 书记有话说 15版: 书记有话说 16版: 一把手 17版: 一把手 18版: 党课 19版: 党课 20版: 党课 21版: 特别报道 22版: 特别报道 23版: 特别报道 24版: “我的中国梦”征文 25版: “我的中国梦”征文 26版: “我的中国梦”征文 27版: “我的中国梦”征文 28版: 部长走笔 29版: 部长走笔 30版: 部长走笔 31版: 新事 32版: 新事 33版: 亮点 34版: 亮点 35版: 亮点 36版: 亮点 37版: 亮点 38版: 乡镇 39版: 乡镇 40版: 长消息 41版: 长消息 42版: 长消息 43版: 短消息 44版: 短消息 45版: 廉洁浙江 46版: 反腐在线 47版: 反腐在线 48版: 警示之钟 49版: 警示之钟 50版: 典型案例 51版: 博览·观点 52版: 博览·观点 53版: 学习与思考 54版: 学习与思考 55版: 背影 56版: 他故事 57版: 她故事 58版: 形象展示 59版: 形象展示 60版: 博览·积极分子问卷 61版: 学习与思考 62版: 内彩 63版: 内彩 64版: @微博 9901版: 封三 9902版: 封底

磐安住夜三十年


   董君和她的父亲董德丰——两代乡镇干部。/黄国中摄

  同住同劳动,老百姓非常欢迎。”
  50多岁的“老乡镇”董德丰,是磐安住夜30年的见证人。
  老董现任方前镇人大主席,他1983年到乡镇工作时就开始住夜了。那时候还没有双休日,路又远,乡镇干部一个月或几个月才回家一次,一次休息四五天。帮妈妈洗衣、烧饭、干农活,而爸爸总是不在家——这是老董的女儿董君对童年的大部分记忆。碰上农忙季节,老董没空在家帮忙,又怕小孩子说不清楚,就写一张诸如“今天我们家种稻”的纸条,让小董君去五六里外的舅舅家“求援”。
  29岁的董君现在是双峰乡副乡长,也要像父亲一样住夜。如今的董君明白了为什么从小到大,父亲没有同她拍过一张合影,她终于理解了父亲,并写下《我的“老乡镇”父亲》一文:“20年前,我盼着你,恨过你;10年前,我敬重你,气过你;如今,我读懂你,并成为了第二个你……”
  仁川镇组织委员陈亮简陋的宿舍里,有一张有些年头的老式棕绷床。陈亮的父亲也是“老乡镇”,后来调入县机关。1998年陈亮毕业到乡镇工作,父亲就把这张住夜时睡的床传给了他,“睡着很舒服”,陈亮说。
  陈亮工作的第一个乡镇是维新乡。他和一个老干部联系的村当时正值农村土地延包工作,他们在村里一住就是3个星期。如今,陈亮带着这张棕绷床已“转战”了5个乡镇。
  我们在磐安乡镇采访时发现,很多办公楼分成里、外两间,外间是办公室,里面是卧室。大部分乡镇宿舍陈设简陋,没有空调,甚至没有卫生间。但乡镇干部们不辞辛劳,默默地坚守了30年。
  磐安县委书记周剑敏说:“虽然近10年来交通条件大为改善,乡镇干部平时回县城住并非难事,但磐安是欠发达地区,当前正值大开发、大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重,社会矛盾隐患多,很需要乡镇干部扎根基层,做好工作。因此,我们一直坚持住夜。”

  送服务越来越多

  今年3月,磐安县对实施了30年的乡镇干部住夜制度进一步深化:全体乡镇干部周一至周四晚上必须住在乡镇,而且至少1个晚上住在联系村,开展夜访、夜议、夜帮、夜学。
  今年6月,磐安进一步健全乡镇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对乡镇干部下村的方式也作出了细致要求:除特殊情况外,离乡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内的村庄要步行下村,3公里外的村庄提倡步行。此外,除年老有病者,全体乡镇干部还要与群众同劳动,每月下基层参加劳动不少于两天。磐安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郑公民说:“这是为了进一步转变乡镇干部作风,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乡镇干部住夜时是怎样为群众服务的?让我们来看看高二乡干部帮助村民签订“我的幸福计划”收购合同的事儿。
  偏远的高二乡平均海拔700多米,号称“磐安的西藏”。全乡3600多人口,70%的农户属低收入农户。从去年开始,高二乡携手一家农业开发公司,推出“我的幸福计划”,高价收购农民种养的绿色农产品。去年,全乡种养户因此人均增收1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