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想想省委书记之问
0001版: 封面 0002版: 封二 01版: 卷首语 02版: 目录 03版: 目录 04版: 博览·声音 05版: 博览·“最美”长廊 06版: 博览·一月广角 07版: 一月广角 08版: 博览·读书 09版: 第一重点 10版: 本期策划 11版: 本期策划 12版: 本期策划 13版: 本期策划 14版: 书记有话说 15版: 书记有话说 16版: 一把手 17版: 一把手 18版: 党课 19版: 党课 20版: 党课 21版: 特别报道 22版: 特别报道 23版: 特别报道 24版: “我的中国梦”征文 25版: “我的中国梦”征文 26版: “我的中国梦”征文 27版: “我的中国梦”征文 28版: 部长走笔 29版: 部长走笔 30版: 部长走笔 31版: 新事 32版: 新事 33版: 亮点 34版: 亮点 35版: 亮点 36版: 亮点 37版: 亮点 38版: 乡镇 39版: 乡镇 40版: 长消息 41版: 长消息 42版: 长消息 43版: 短消息 44版: 短消息 45版: 廉洁浙江 46版: 反腐在线 47版: 反腐在线 48版: 警示之钟 49版: 警示之钟 50版: 典型案例 51版: 博览·观点 52版: 博览·观点 53版: 学习与思考 54版: 学习与思考 55版: 背影 56版: 他故事 57版: 她故事 58版: 形象展示 59版: 形象展示 60版: 博览·积极分子问卷 61版: 学习与思考 62版: 内彩 63版: 内彩 64版: @微博 9901版: 封三 9902版: 封底

经常想想省委书记之问



  文/吴建平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我们每位领导干部都要扪心自问:群众在我心里到底有多重?”这是不久前省委书记夏宝龙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提出的一个问题。我们的党员干部该怎样来回答好这一触及思想和灵魂的命题?这是很值得大家认真思考的。
  掂一掂群众在心里的分量,这实际上就是一道反省宗旨意识的自测题。它检的是党性,验的是思想,测的是人格。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装进心里,群众的分量就重,个人的私利就轻;而淡化了宗旨意识,就淡忘了群众路线,淡漠了群众感情,群众也就不在你心里。这种此消彼长、此重彼轻的对应关系,具体到看一个干部也是如此。优秀干部各有各的优点,但心系群众往往是共性;问题干部也各有各的问题,而心里没有群众常常是通病。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为什么要把“为民务实清廉”作为主要内容,说到底就是要以宗旨为“镜”来“照”自己的群众观。为民是党的性质,也是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务实是党的作风,也是群众路线的本质和特征;清廉是党的品质,也是贯彻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这三者之间最重要的联系就是要心系群众。所以省委书记之问,绝不是教化之语,而是要求我们治“标”又治“本”,从问题上找根源,从根源上来解决问题。
  问自己、掂分量、摆问题、找差距,也是当官为人做事的一道必答题。如果说作风是思想观念的外在表现,那么群众观就是好作风落地的基础。心里有群众,当官就会两眼朝下,双脚着地,始终凝聚着执政为民的底气;做事就会多谋富民之策,多行惠民之举,多求利民之效;为人才能实实在在,只靠工作不靠“运作”,只靠基层不靠“上层”。反之,心里没群众,就会当官做老爷,丧失担当和使命。“谈笑有权贵,往来无白丁”;自己乐在其中,群众苦在其后。这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就滋长,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就盛行。可见一个干部作风之优劣,人品官品之高下,总是同群众在自己心里分量的轻重联系在一起。有人说得好:心中有民,眼里有活儿,手里有正事。群众的向往就是工作的目标;群众的呼声就是决策的取向;群众的要求就是干事的标准;群众的难题就是干事的主题。这样的干部,哪有不受群众欢迎之理。
  群众在干部心里分量的重与轻,更是一道党群干群关系和谐与否的选择题。常言道: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只有我们为群众办实事,群众才会同我们一起把实事办好。从更深更广的层面看,只有我们真正为群众谋好利,服好务,群众才能拥护我们执好政,掌好权。党群干群关系始终隐含着这样一种“心上”与“台上”、“分量”与“人心”之间辩证依存的效应。群众这一头的分量重了,官风则正,风气则清,民心则齐,事业则兴,党群之间就是一种鱼水深情;而群众这一头分量轻了,事业的发展、人民的幸福、社会的和谐都无从谈起。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党群关系不和谐,首先是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出现了问题,或者在自己的心里没有群众的分量,或者把党的事业与群众利益割裂开来,或者把工作业绩与群众对立起来,“四风”就是党群关系最致命的腐蚀剂。
  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由此而想到,习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经常提及“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语重心长。两任省委书记之所以不断地这样说,就是要我们的干部心里时刻装有群众,以公仆的精神真诚服务群众。如此,我们的各项工作才有着力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才会更加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