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委常委、鄞州区委书记 陈伟俊
近年来,鄞州经济发展一直处于高基数、高增速的状态,自身发展压力、区域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要高质高量完成上级任务、保持经济社会科学健康发展,关键在乡镇的执行落实。发挥乡镇干部服务中心大局、推动基层工作的骨干和尖刀作用,就必须直面新挑战,着重解决好乡镇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前期的走访调研和座谈约谈,梳理了乡镇干部队伍存在的四大类问题,并结合近年来鄞州在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中的举措,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树立“三种导向”,引导乡镇干部真抓实干
当前,乡镇干部总体精神风貌较好,但部分乡镇出现了满足于发展现状、现有地位的不良倾向,开拓进取的锐气有所减退,敢闯敢冒的勇气有所消退。对此,要通过树立鲜明导向,大力营造创先争优、干事创业的氛围。
树立“四重”用人导向。坚持“重德才、重实绩、重公认、重一线”,优先使用长期在乡镇一线工作的“实干型”、“惠民型”、“攻坚型”干部。目前,鄞州区23个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全部具有乡镇(街道)领导工作经历,乡镇长(街道主任)具有乡镇(街道)领导工作经历的达到92%。近两年来新提拔的区管干部中,60%具有乡镇(街道)工作经历。
树立领导班子竞赛立功导向。近年来,鄞州围绕工作目标,全面开展科学发展竞赛和质量新鄞州建设十大先进人物评选活动,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开门红。今年1~5月份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破亿的乡镇(街道)有17个,占74%。
树立量化考核激励导向。建立镇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届中、届末两大考和年度一小考的全程立体式量化考核评价体系,并突出考核结果刚性运用。鄞州区从2009年开始探索实施这一办法,43名考核优秀的乡镇干部先后得到提拔转重,6名基本称职的乡镇干部转任非领导职务,33名排名靠后的乡镇干部被诫勉谈话,有效畅通了乡镇干部能上能下的渠道。
注重“三个结合”,提升乡镇干部队伍素质
当前乡镇干部队伍“巾帼”越来越多、“须眉”越来越少,“三门”干部多、“泥腿”干部少,实际工作能力特别是做群众工作能力不强等问题比较突出。针对这些问题,要着力优化队伍结构、提升干部能力。
坚持本土培育与高端引进相结合。积极探索从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优秀毕业生中定向招考乡镇干部的工作机制,2012年,鄞州安排专项指标招录了8名优秀村支部书记(近年来,累计共招录村支部书记30余名)、12名大学生村官和20名211、985高校优秀应届毕业生进入乡镇干部队伍。
坚持业务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近年来,鄞州系统编制了《镇乡(街道)领导干部工作读本》、《镇乡党政领导干部职位说明书》等乡土教材,与驻鄞高校合作建立乡镇干部培训师资人才库。同时,建立新招录乡镇干部到行政村挂职和“结对拜师”制度,每年选派50余名后备干部和年轻干部到“三重”区块、矛盾复杂村挂职锻炼。
坚持适度交流与相对稳定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