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化情形 量化扣分 刚化执行
“不适宜”干部“下”的探索
奉化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红伟
干部“不适宜”了怎么办?奉化市系统制定出台《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领导干部暂行办法》和《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领导干部实施细则》,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刚性退出机制,有效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问题。截至目前,先后对10名存在工作推进不力、工作状态不佳、群众认可度低等情形的干部作出改任非领导职务、降职、免职等组织处理。
“不适宜”怎么界定?架构具体化的情形体系。一方面,突出针对性,做到紧贴实际、契合民意。既针对新形势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把“在抗洪救灾、疫情防治、突发事件处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社会管理等方面严重失职,导致发生重大事故、重大案件,造成严重损失或者产生恶劣影响的”纳入不适宜情形,又针对干部队伍建设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因参与营利性经济活动或热衷于玩乐等原因,导致精力不集中、工作不在状态,严重影响工作或影响工作的”纳入不适宜情形。另一方面,突出系统性,做到广覆盖、无疏漏。从干部的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群众认可度及其他等六个方面,细化确定60余项具体情形,覆盖干部德行的各个层面。如在工作能力方面,将“因主观原因造成中心工作或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推进缓慢或严重滞后的”列入不适宜情形。
“不适宜”如何量化?建立标准化的扣分体系。按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根据主客观原因区别、主次责任不同、严重程度不一、后果影响差异等,对60余项具体情形分别给予2~10分的不同扣分值,建立具体、科学、完善的扣分体系。坚持重错重罚、从严管理,将“负主要领导责任”或“情节严重”“、影响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等情形的扣分值设定为最高分10分,即一次性触及不适宜担任现职领导干部底线,共计28条。如,规定存在“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造成恶劣影响的”、“参与赌博、生活作风不检点的”扣10分。坚持有错必罚、宽严适度,对“负次要领导责任”或“情节较轻”、“造成不良影响”等情形给予2~6分的不同扣分值。
“不适宜”怎样认定处理?构建刚性化的执行体系。为防止弹性处置、随意调整,科学设置“一表、一库、一处理”的基本流程,通过部门联评、考察核实、调整提议、讨论决定等环节,对存在不适宜情形的领导干部作出严格处理,确保制度刚性制约力。“一表”即《领导干部扣分建议表》,由组织部、纪委、监察、公检法、审计、督查考核室等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对照扣分情形及标准,以《建议表》形式向组织部门提出扣分分值及扣分理由。“一库”即干部德行档案库,由组织部门对扣分建议情况调查核实、综合分析及听取本人解释说明后,提交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扣分值,记入《领导干部扣分登记表》,纳入干部德行档案库。同时,对“入库干部”给予重点跟踪关注,有针对性开展教育帮扶,帮助认识问题,促使整改提高。“一处理”即2年周期内累计扣分达到10分的,随时列入不适宜担任现职领导干部建议名单,提交市委常委会集体研究并作出相应调整决定。其中对扣分未达10分的领导干部,由组织部门进行诫勉谈话,原则上本年度内不能评先评优、提拔使用;在试用期内被扣分的,原则上不予按期转正。对被累计扣分达10分及以上的,严格按规定作出轮岗、改任、待岗、降职、免职等组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