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选将”加快“狮子型”干部培养
常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吴利平
如何建设一支过得硬、打胜仗的干部队伍?常山县探索建立“实战选将”制度,将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大事件和基层一线作为练兵场、选将台,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了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
差异化实践,立体化培养,加快“狮子型”干部成长。注重平台搭建,培养和造就干部。根据性格特征、能力水平、现实表现,将干部分为“逐步培养期”、“加快培养期”和“较为成熟期”3个梯次,对于“初步培养期”的干部,侧重到基层一线实践,落实“师徒制”培养;对于“加快培养期”干部,采用上挂、外派、互派、下派、信访顶岗等形式,进行“实岗锻炼”;对于“较为成熟期”干部,根据县委中心工作,选派到项目攻坚、招商引资、企业服务一线锤炼。去年以来,全县共上挂、外派、互派干部18名,下派到村企94名,参加信访顶岗14名,选派至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分局、专项整治等工作组145名。
多维度考察,全方位扫描,识别“狮子型”干部。注重把工作做在平时,接触、了解、发现干部。一是绩效考核法。制定出台《常山县乡镇、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办法》,按照领导班子、领导班子正职、其他县管领导干部3个层次和乡镇、经济管理、社会发展、执法监督、党群政务部门5个类别进行分层分类同质对比考评,科学排名。二是专项考察法。采取实地查看、考察谈话、列席会议、推荐测评、参与考核等方式,评估专项工作成效。同时,充分听取联系专项工作的县级领导、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掌握干部在过程中的德才表现。三是日志纪实法。依托信息化“日志系统”,要求干部记录工作动态及所思所悟。对日志记录开展督查,形成干部工作纪实的综合性数据,作为年终考核和干部提拔必看内容。在近3次的人事调整中,新提拔的39名干部,有18名是重点项目建设、专项整治等工作组中实绩突出、表现优秀的“狮子型”干部,占比达46.2%。
制度化建设、常态化调整,推动干部“能上能下”。注重制度建设,营造“不进则退”的竞争氛围。一是末位调整淘汰制。运用年终绩效考核结果,对末三位的主要领导进行诫勉谈话,对每类排名末位的干部进行延伸考察,确属个人原因不称职、不胜任的,坚决予以调整淘汰。近3年,调岗交流5人,降职使用2人,待岗2人。二是季度分析研判制。突出对领导班子整体和领导干部个体的分析研判,全面了解班子结构、驾驭全局能力、团结协作程度、整体功能发挥以及领导干部德行、实绩、作风等。对领导班子按“积极向上”、“平稳发展”、“潜在下滑”分类,领导干部按“狮子型”、“老黄牛型”、“鸵鸟型”、“考拉型”、“孔雀型”分类,并针对性地“把脉开方”。近期的人事调整中,重点配强了4个单位的班子,调整了2名不适应现职干部。三是实绩考察认定制。干部考察时,要求考察对象提供工作实绩材料,并通过谈话核实认定;各类实体项目一律进行现场查看,并到有关部门核实相关数据。实行任前实绩公示制,公示的内容包括近3年来干部履职及完成各项任务情况等,让群众了解干部“学过什么、做过什么、干得怎么样”。去年市县联动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工作中,对6名干部言过其实的实绩材料进行了纠正,对1名考察对象填报的工作实绩不予承认,暂缓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