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为“星级农民”挂牌。 |
文/本刊记者 余建红 通讯员 俞其军
嵊州金庭镇晋溪村村民姚柏华,从去年年底开始,通过电子商务的形式销售花木500多万元。7月20日,他来到镇政府递交“星级农民自荐表”,要求参加镇里组织的“星级农民”评选。
自从今年年初金庭镇党委开展“星级农民”评选活动以来,通过各村支部推荐和农民自荐已达1000多人,涉及文化体育艺术、创业创新技能和经营销售管理三大类。
“这是人才工程,更是凝聚力工程。”金庭镇党委书记黄景告诉记者。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离不开农村基层的草根人才。从农村实际看,在群众中有号召力、有影响力的人,也往往是掌握一技之长的能人,把这些能人团结在“星级农民”的旗帜之下,带领大伙去创业创新,也就凝聚了整个农村基层。“星级农民”工程正是牢牢把握了这一点,通过层层发动,让全镇农民都参与进来。镇党委还对“星级农民”建档、发证和表彰,敲锣打鼓地把红彤彤的“星级农民牌”挂到农家门口。
金庭是著名的桃形李之乡,连续11年举办桃形李果品比赛,获奖农户累计170多户,同时也涌现出了40多家专业贩销大户。通过大户的带动,金庭桃形李种植面积发展到1.5万亩,全镇农民桃形李年收入超过7000万元。金庭还有近2万农民从事花木生产,并形成了150名贩销和种植大户,在这些“星级农民”的带动下,金庭成为省内外闻名的花木之乡。因种植花木和桃形李,金庭镇农民人均存款为嵊州各乡镇之首。
金庭也涌现了不少“五星级农民”。坎头村农民李康义,10年前白手起家办厨师培训班,在政府的支持下,他创办的农民培训学校如今闻名国内,开设服装、机修等20多个班次,共计培训农民近3万人。其中特色专业小笼包制作每年培训1500人。据李康义介绍,嵊州人开办的小笼包店仅在北京就有5000家之多。而坎头村另一位农民厨师储建华在北京、上海等地开办140多家“华必和”餐饮连锁店,员工达到4000多,获得“中国餐饮百强”称号。
“星级农民”工程也涵盖了农民的文化生活。金庭是王羲之晚年归隐地,镇上农民学习书法由来已久,农闲时节相互切磋书艺,形成了村村习书法、年年办比赛的好风尚。该镇另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高跷也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其中灵鹅村的高跷队已发展到了600多村民,上至70岁,下至幼儿,一到节假日竞相表演踩高跷。
凝聚草根正能量,共建和谐新农村。“星级农民”工程有力地推进了金庭各项重点工作的开展。金庭镇的工业园区和集镇区建设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300多亩土地征用无一村民上访。金庭镇规上企业从无到有,去年1家,今年达到3家,下半年开始拍得土地的13家企业逐步落户工业园区。新集镇也从无到有,第一批50户明清风格的集镇样板房即将开始兴建。今年4月,作为省级项目的华堂古村修复建设项目也全面拉开,涉及140户农户的立面改造工程也开始顺利实施。金庭镇已连续3年被绍兴市评为信访“三无”乡镇。
黄景说,经济快速发展必然会带来基层利益的再调整,进而会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发展中的社会矛盾。一旦这种矛盾积累,基层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将会日趋紧张。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重新凝聚基层正能量,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大课题。当我们开展“星级农民”工作后,政府和群众之间多了一种共同语言,沟通更顺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