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多做一些“笨活”和“慢活”
文/沙元森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300多个城市的土地出让金比去年高出六成,一些热点城市半年卖地收入已接近去年全年。这表明严厉的调控没有遏制土地市场的火爆。
一些地方政府作为当局者,应该比旁观者更明白“土地财政”之路越走越难、越走越险,为什么还是乐此不疲?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已经没有耐心去做“慢工出细活”的工作了。对一些急于大发展、快发展的地方政府来说,相比于出让土地,通过发展实体经济涵养财源实在是太笨拙了。发展实体经济需要遵循其内在的规律,品牌企业的打造也需要长时间的精雕细琢。面对各种政绩考核指标,地方政府往往很难沉得下心去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工程,而是更热衷于能给自己贴金的面子工程和短期行为。因土地获利大拆大建,因大拆大建债务缠身,因债务缠身不得不加速卖地,一些地方政府恐怕已经觉察到了这种势头不太美妙,但是也知道为官一任不过三五年,在有限的时间内他们更愿意把问题留给后
来者,而且这看上去也不难。
曾几何时,中国股市也是一路高歌让人振奋,但事实证明击鼓传花的游戏终有鼓点落定的时候。负责任的地方政府不妨多做一些“笨活”和“慢活”。为此,地方政府应该有碰触难题的勇气和破解迷局的耐心,及早从“土地财政”的路径依赖中走出来,探索模式转型。
(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