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组工干部的高温日记
0001版: 封面 0002版: 封二 01版: 卷首语 02版: 目录 03版: 目录 04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05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06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07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08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09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10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11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12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13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14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15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16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17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18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19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20版: 解疑释惑 21版: 解疑释惑 22版: 一把手 23版: 一把手 24版: 书记有话说 25版: 党课 26版: 党课 27版: 党课 28版: “我的中国梦”征文 29版: “我的中国梦”征文 30版: “我的中国梦”征文 31版: “我的中国梦”征文 32版: “我的中国梦”征文 33版: 部长走笔 34版: 部长走笔 35版: 部长走笔 36版: 部长走笔 37版: 学习与思考 38版: 新事 39版: 新事 40版: 新事 41版: 新事 42版: 亮点 43版: 亮点 44版: 亮点 45版: 乡镇 46版: 乡镇 47版: 长消息 48版: 长消息 49版: 长消息 50版: 短消息 51版: 短消息 52版: 他故事 53版: 他故事 54版: 警示之钟 55版: 警示之钟 56版: 廉洁浙江 57版: 博览·一月面孔 58版: 形象展示 59版: 形象展示 60版: 公益广告 61版: 反腐在线 62版: 反腐在线 63版: 干部任免 64版: 干部任免 9901版: 封三 9902版: 封底

“8月5日,又是一个烧烤天。广播里说,当天下午3时,奉化城区的温度43.1度。”

一个组工干部的高温日记



  时间:8月5日
  地点:奉化
  最高气温:43.1℃
  
  文/陆剑波

  今天,要和市扶贫办、农林局、财税局的同志一起到尚田镇、大堰镇验收2013年度村集体经济扶持项目。
  为完成2016年底前全面脱贫的目标,今年我市由组织部牵头,联合农办、财税等部门,安排了78个村建设集体经济项目,到8月初,已有第一批24个村完成了标准厂房、农业产业、乡村旅游、广告牌等项目建设。为及时拨付补助资金,我和扶贫办唐建海主任等几人商议,尽管这几天的气温并不适合室外工作,我们还是要咬咬牙把这件事做下来。
  今天是项目验收的头一天,共安排了10个村。上午8点半,我们首先来到尚田镇张家村验收该村的标准厂房。张家村今年在村闲置地上造起了2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目前,厂房已出租给当地的两家陶瓷厂,年租金收入21万元。验收小组细致查看了厂房全貌,并向经营业主询问了生产情况。
  趁着他们交谈的当间,我仔细翻阅了村里和两家厂的物业出租合同,并查看了村经济合作社的入账发票。看了和听了以后,验收小组认为张家村的厂房项目已经达标,符合补助标准。“感谢市里出台这么好的政策,扶持我们造厂房”,张家村党支部书记张权彪说,“村里的固定收入一下子增加了21万,日子好过多了”。这是今年全市第一个验收的项目,尽管酷热难当,但头战告捷,验收小组每一个同志的脸上都洋溢着欣喜。
  厂房边上没有什么遮拦物,此时我们的车内早已经被烤得跟微波炉般,座椅表面的温度足可以煎熟一只鸡蛋。车里的空调尽管吹得起劲,但是光见风、不见冷。“买了8年的老车了,大家多担待啊”,老唐笑着解释。
  车外骄阳似火,车内如蒸桑拿。上午,我们共跑了张家村、沙栋头村、龚原村、广渡村四站,踏勘了项目现场。
  由于下午的任务更重些,午饭后,验收小组顾不得休息,立即开拔赶赴20公里外的大堰镇,先后实地查看了箭岭村和柏坑村的漂流改建项目、大堰村新购置的厂房、常照村的旅游集散中心项目和宦堪村的猕猴桃基地。一行下来,每个人都被汗水“浸”得湿漉漉的,像刚被水泼了一样。对于我来讲,头顶有冒烟的感觉。
  在大堰镇的最后一站——畈里村的白茶基地上,由于长期干旱,白茶幼苗的长势与预期还有一定距离,部分茶苗已被野草赶上,分不清哪里是茶苗,哪里是野草。当我正要问询村干部为什么不锄去野草时,唐建海似乎瞧见了我的表情,连忙向我解释:“不锄草,能让茶苗不受直晒,也算是种保护了”。身为农业专家的他,过去一直分管农林局的农产业工作。不顾高温,他耐心地向村干部传授起了“护苗心得”。
  下午5点半,我们从山上下来,虽已临近傍晚,但汽车显示屏提示我们,这时的室外温度仍旧有35℃。赶回奉化城区时,已近6点半。
  临别前,我们约定了第二天出发的时间和集合地点。这次,我自告奋勇地把开车的活揽了过来,让老唐的车好好休息一下。
  (作者单位:奉化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