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天平勤为民
0001版: 封面 0002版: 封二 01版: 卷首语 02版: 目录 03版: 目录 04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05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06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07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08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09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10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11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12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13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14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15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16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17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18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19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20版: 解疑释惑 21版: 解疑释惑 22版: 一把手 23版: 一把手 24版: 书记有话说 25版: 党课 26版: 党课 27版: 党课 28版: “我的中国梦”征文 29版: “我的中国梦”征文 30版: “我的中国梦”征文 31版: “我的中国梦”征文 32版: “我的中国梦”征文 33版: 部长走笔 34版: 部长走笔 35版: 部长走笔 36版: 部长走笔 37版: 学习与思考 38版: 新事 39版: 新事 40版: 新事 41版: 新事 42版: 亮点 43版: 亮点 44版: 亮点 45版: 乡镇 46版: 乡镇 47版: 长消息 48版: 长消息 49版: 长消息 50版: 短消息 51版: 短消息 52版: 他故事 53版: 他故事 54版: 警示之钟 55版: 警示之钟 56版: 廉洁浙江 57版: 博览·一月面孔 58版: 形象展示 59版: 形象展示 60版: 公益广告 61版: 反腐在线 62版: 反腐在线 63版: 干部任免 64版: 干部任免 9901版: 封三 9902版: 封底

不负天平勤为民



  为了第二天的工作,他连夜赶回温州

  2012年12月3日,陶蛟龙最后的时光里,有两个重要会议和4个电话。
  下午14时,是全省中院院长座谈会,陶蛟龙第二个发言,他没念稿子,直奔主题。
  当时陶蛟龙主要讲到温州四大难题和处置“蓝图”:外来人员犯罪缓刑率低、城乡统筹造成拆迁权转让等司法疑难问题、实际执行率接连下滑、队伍建设问题。他还特别提到,“金改”对温州法院是机遇也是挑战,已和市政府决定建立联席会,研究处置重大案事件和重大法律问题,“明天准备开首次联席会。”
  开完会已近19时,陶蛟龙给妻子筱玲打了个电话,准备饭后回家住一晚。从杭州回温州,途经老家绍兴。自从3年前调离绍兴中院,他们就两地分居。20时许,筱玲又接到电话。“他说明天事情多就不回家了。”
  23时,陶蛟龙接到温州副市长胡纲高的电话,他俩就温州老企业改制有些后续遗留问题进行讨论。
  23时30分左右,途经诸永高速公路温州段往温州方向约168公里处,他坐的车被一辆重型货车追尾……

  常被锁在办公室的“拼命三郎”

  2012年1月9日,陶蛟龙赴任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此次调动被认为是“临危受命”,因为温州2011年下半年陷入金融危机。
  2011年全市受理借贷案件1.5万多件,标的额150多亿元……刚上任的陶蛟龙为尽快推动问题企业破产重整,对民二庭各经办法官说:“放心大胆干,有问题找我,我24小时开机。”短短几个月,温州法院涌入26件企业破产重整案,确认债务12亿元。
  温州获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后,陶蛟龙主持出台《关于为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30条,全市两级法院设立金融审判庭,启动保护金融债权专项活动,为“金改”提供司法保障。
  温州中院保安小杜说,晚上11点行政楼的大门就会上锁,陶院长经常因为加班错过了时间,被锁在大楼里。“我有次说,晚上太迟了,一个人在路上太危险,还是让司机送下吧。他笑着说:‘回去就二十来分钟,不用麻烦司机’。”
  陶蛟龙在温州工作的11个月内,温州法院得到各级领导65次批示肯定。
  其实,陶蛟龙在业内早已有“拼命三郎”之名。
  2008年,时任绍兴中院副院长的陶蛟龙遇到一个大案子:全国最大印染企业江龙集团因资金链断裂停产,债主盈门,职工讨薪,危及担保企业,社会影响很大。陶蛟龙与30多名干警组成专案组,加班加点,用41天时间,完成了739件案件15.84亿元的债权确认审理。“江龙”全部资产经过评估拍卖顺利实现资产重组,成为浙江全省以清算式重组方式解救危困企业的第一例。

  交给司机的“私房钱”

  陶院长关心他人——为干警子女解决入托难题、为无房青年争取廉租房、把食堂晚饭开起来、宿舍要离单位近点,省得司机跑来跑去……
  陶院长“公是公私是私,他分得很清楚”,陶蛟龙在温州中院的前任司机说,“他交了一笔钱在我这里,嘱咐我是作为日常私事支出,平时给他买药、买书等。”
  温州火车南站站长吕庆祥是陶蛟龙绍兴老乡,他说陶蛟龙没少托他买过动车票,“每次都火急火燎的,要么回家,要么外地开会,我问他干吗不开车去,他说司机去了又要住宿费,又要跑空趟,还是动车划算。”
  然而对家庭,他的投入太少了,无论物质还是精力上。除了绍兴中院以前分的房子,妻儿至今还住在租的房子里。去年年底平生第一次买商品房,还没装修,准备留给儿子。调离绍兴后,周末没空回家,都是筱玲坐动车来相聚,“他有空就和他一起吃食堂,没空我就在房间里泡碗面”。
  他的儿子中考想进重点班,只差一分,未能如愿;学法律的外甥女,身高差1厘米,无缘绍兴中院招考,他也没找人帮忙……
  陶蛟龙的妻子说,他经常会念叨这样一句话:“今天我找别人买人情,明天可能就要用法律的尊严去还人情。”
  (据人民法院报、浙江日报、钱江晚报、今日早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