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晓生”下村记
0001版: 封面 0002版: 封二 01版: 卷首语 02版: 目录 03版: 目录 04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05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06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07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08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09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10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11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12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13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14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15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16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17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18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19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20版: 解疑释惑 21版: 解疑释惑 22版: 一把手 23版: 一把手 24版: 书记有话说 25版: 党课 26版: 党课 27版: 党课 28版: “我的中国梦”征文 29版: “我的中国梦”征文 30版: “我的中国梦”征文 31版: “我的中国梦”征文 32版: “我的中国梦”征文 33版: 部长走笔 34版: 部长走笔 35版: 部长走笔 36版: 部长走笔 37版: 学习与思考 38版: 新事 39版: 新事 40版: 新事 41版: 新事 42版: 亮点 43版: 亮点 44版: 亮点 45版: 乡镇 46版: 乡镇 47版: 长消息 48版: 长消息 49版: 长消息 50版: 短消息 51版: 短消息 52版: 他故事 53版: 他故事 54版: 警示之钟 55版: 警示之钟 56版: 廉洁浙江 57版: 博览·一月面孔 58版: 形象展示 59版: 形象展示 60版: 公益广告 61版: 反腐在线 62版: 反腐在线 63版: 干部任免 64版: 干部任免 9901版: 封三 9902版: 封底

“百晓生”下村记


   一身“标准装备”,不怕日晒雨淋。

  时间:8月14日 
  地点:台州市路桥区蓬街镇 
  最高气温:35℃

  持续多日的高温稍稍有所缓解。中午,天阴了一会儿,还起了点风。
  下午,跟着蓬街镇武装部干事林昌去他联系的水缺头村。  

  文并摄/本刊记者 李建

  林昌今年34岁,是蓬街镇唯一的区级“百晓生”。他此次下村有两件事:走访刚通过路桥区征兵体检的青年陈轩毅;对部分企业进行消防检查。草帽、短袖迷彩服、“驻村百晓”笔记本,这是蓬街镇干部的“标准装备”。下午3点左右,林昌出发了。
  在台州方言里,“百晓”是指生活百事无所不晓的人。“百晓生”是对驻村干部的褒扬,获此称号者是老百姓认可的农村工作行家里手。林昌从2009年开始联系水缺头村,村里的人头他很熟。走去村委会办公室的路上,不断有村民同他打招呼。邀上村支书张华杰、村文书王崇地之后,我们先来到陈轩毅家——根据相关规定,征兵走访是不能单独进行的。
  1995年出生的陈轩毅,参军的愿望很强烈。林昌询问陈轩毅有没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病史,提醒他在区里的体检中,他有一项指标接近正常值的上限,9月左右还有一次体检,最近要注意饮食和睡眠。走访结束时,陈轩毅在应征公民走访调查表上签名、按手印。随后,林昌、张华杰和王崇地也在调查表上签了名。
  “现在天气热,消防要特别注意,有几家企业我得再去走走”。从陈轩毅家出来,林昌去了村里的尼西卫浴厂。在办公室、生产车间仔细查看一番后,林昌说:“消防栓、灭火器都是好的,没有乱搭电线,也没有工作人员住在厂房里。但车间里可以再加装通风扇,改善一下通风。”卫浴厂负责人陈复旦在安全排查表上签名后表示:最近几天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记者注意到,要查看哪些环节,林昌非常熟练。在武装部工作,怎么会对消防这么熟悉?林昌回答:“百晓生”是要掌握各种常用知识的,消防知识镇里专门培训过。当“百晓生”可不容易,在所驻村的“百晓询问”会上经常被村民质询,如果这时答不出问题,那可尴尬了。所以,平时必须认真学习、踏实办事。
  从尼西卫浴厂出来,林昌又去了村里一家遮阳网厂。头上太阳毒辣,记者早已是汗流浃背,衣服能拧出水来。不过对林昌来说,今天的气温已经不算什么了。差不多每隔一天,他就要下村一次,有时是为了“三改一拆”,有时是为了协调纠纷……前些天在40℃的高温中,他每次下村后,衣服背后都有点点盐花。
  遮阳网厂的情况不尽如人意:灭火器已过期;电线乱搭;有工人住在厂里,而且住处没有消防通道。林昌给工厂负责人一一指出这些消防隐患之后,工厂负责人一再表示会改进。林昌又将情况报给了蓬街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安监站后来对这里进行复检并限期整改。
  “今天下村,整体而言还是比较顺利的。”我们收工返程时,林昌说。但并非每次下乡总能这样省心。不久前,水缺头村打算把村民的健身场稍微拓宽一点,但遭到健身场边一农户的反对,户主坚称地属他家,不同意拓宽。林昌核查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发现登记情况并不像那位户主说的那样。于是,他又多次上门做工作,对方终于没了声响。
  林昌“驻村百晓”笔记本的扉页上,写着他的工作座右铭:说好农村话,才“能办好农村事,当好驻村百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