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构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金华市婺城区委书记 陈晓
近年来,随着基层群众利益诉求多元化、矛盾纠纷复杂化趋势日益凸显,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服务机制、服务保障等面临新的挑战。为此,金华市婺城区结合自身实际,围绕党的十八大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核心要求,通过不断优化基层组织设置、充分整合基层党建资源、着力构建基层服务网络,引导和激励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服务中心大局、服务城乡发展、服务基层群众的过程中发挥实质作用。
搭建平台,推进服务互助无障碍
充分整合城乡党建资源,依托城市社区建立城乡党员互助服务中心。首先打造市区“流动党员之家”。依托城乡党员互助服务中心建立山区乡镇流动党员临时党支部(党小组),将登记在册的区内(外)流入党员纳入管理。中心开设包括党务政策咨询、党建理论传播、组织关系接转、困难党员帮扶和党员志愿服务等服务项目,专门开通流动党员咨询服务热线,并设置了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远教广场、党员集中学习以及文体活动等功能区块,定期面向流动党员开放。截至目前,5个临时党支部依托服务中心累计提供党务咨询、有关惠农政策咨询600余次。再是搭建城乡“互助互动平台”。街道、社区和志愿者充分发挥自身各种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城乡党组织和党员结对互助活动,帮助农民解决生产资金,协调支农贷款,提供创业指导、致富就业信息等。三是开设山区“便民服务窗口”。总结完善山区乡镇“便民四项代办制”,同时为在城区务工群众提供法律维权、政策咨询等各项服务。
整合资源,推进服务功能多元化
打破原来城乡党建自成体系,相互分割状况,在罗店镇试点运行一年的经验基础上,积极向5个驻镇单位较多的中心集镇全面推行城乡党建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一是突出组织共建,强化城乡统筹的党建工作责任。举行定期的联席会议,对互助共建活动进行研究、协商和调度,推动基层党组织设置向动态开放的区域建党和单位建党并重转变。探索在产业链条上建立跨区域的党组织,加强城乡支部间的横向联系,促进了产业链接。二是突出党员共管,强化城乡党员管理。在党员管理上尝试突破由各单位分头管理的传统模式,通过建立城乡党建联席会、产业链党组织等形式,实现区域内部门单位及行业(产业)关联单位党员“双重管理”。通过实行发展党员异地培养、委托培养、跟踪培养、合作社等党组织协助培养,逐步形成了城乡共同培养发展党员的新模式。三是突出资源共享,拓宽统筹城乡的服务领域。进一步整合利用区域共建单位资源,发挥共建单位在人才资源上的优势,有针对性地设置服务项目,形成了服务特色。
构建网络,推进服务区域全覆盖
探索建立建制乡、建制镇、街道等三类网格服务模式,着力搭建接地气、全覆盖的服务网络。第一类是建制镇模式。在建制镇按照“地域接近为主,产业相似为辅”的原则划分网格,每个网格建立一个党总支,整合网格内资源。第二类是街道模式。在城市街道探索以社区为基础,进一步细化管理服务片区,以楼道、支部为单位,以居住地为基础划分网格,充分整合辖区单位党组织资源。第三类是建制乡模式。在建制乡探索以地域相近为原则划分网格,若干个村建立一个网格,由大村、强村牵头,发挥“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的作用。截至目前,服务网络已覆盖全区22个乡镇、街道,全区累计组建各类服务组564个,参加服务党员干部数6985人,落实帮扶资金272.3万元,发现问题2126个,解决问题1805个,受惠群众17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