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唯物史观是基石
共产主义理想不但有《理想国》的哲 理,更具有《理想国》所没有的科学。 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党人的崇高追 求,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共产主义是 指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同时也是指 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一种向着美好 社会前进的运动。换句话说,共产主 义包括理论体系、社会运动和理想社 会制度三方面的内涵。
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共产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16世纪到19世纪三个阶段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给马克思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马克思在研究19世纪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选择地吸收了他们的有益思想,以唯物史观来认识人类社会的演进,剔除了前人的空想成分,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就是共产主义,是引领人们建设理想社会的指南。
作为一种社会运动,共产主义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开始,一直不断地为消除社会病灶,壮大新生力量而牵引社会向前发展。巴黎公社武装起义、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取得的一系列成就等,构成了推动社会进步的波澜壮阔的共产主义运动。
共产主义展示的美好愿景,是从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动的特殊规律出发而得出的科学结论,既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又体现了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统一,不是子虚乌有的梦呓。所以,那种认为共产主义是“乌托邦”的论调是错误的。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奋斗的目标,也就树立了共产主义理想。若把共产主义理想融化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形成稳定的生活理念和工作理念,那就具备了共产主义信念。
二、辨析题
1.如何把握好遵循客观规律 与发挥人的主体性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人们要想在这一领域的活动中取得成功,就必须认识和遵循这些规律。当然,唯物史观对客观规律的强调并不意味着否定主体即人的能动作用,社会历史规律终究是在人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一观点,我们必须一方面强调遵循客观规律,照客观规律办事;同时又重视人的主体性的发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没有什么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这就要求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创造性地进行实践。这决不是不顾客观规律的任意而为,而是在实践探索中不断达到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并努力使行动与客观规律的要求相符合,尽可能防止偏差和失误。也只有这样,主体的能动作用才能真正有效地得到发挥。
2.如何把握好人民群众和个人之间的关系
在以往的思想史上,历史唯心主义总是把各种天才和超人看作历史的创造者,而忽视和贬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唯物史观驳斥了这种英雄史观,提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观点。那么,个人在历史上是否就不起作用呢?当然不是。唯物史观在强调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的同时,又充分肯定了个人特别是杰出个人对历史发展的贡献。历史上的杰出个人起着先行者、组织者和引领者的重要作用,他们以多种方式影响着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进程。按照唯物史观的这一观点,在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必须注意把握好人民群众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将人民群众的决定作用与个人的历史作用有效地结合起来,共同推动历史的进步。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增强这方面的意识,自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努力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三、拓展阅读
《德意志意识形态》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恩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巨著。在这部巨著中,马、恩对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为代表的各式各样唯心史观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这部巨著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创立。
作为唯物史观创立标志的这部巨著,其第一卷“对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的批判”第一章“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中,在论述第一个问题,即“A,一般意识形态,德意志意识形态”时,对唯物史观作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真正“第一次”的经典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