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应对网络舆论能力
0001版: 封面 0002版: 封二 01版: 卷首语 02版: 目录 03版: 目录 04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05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06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07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08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09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10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11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12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13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14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15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16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17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18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19版: 本期策划·高温日记 20版: 解疑释惑 21版: 解疑释惑 22版: 一把手 23版: 一把手 24版: 书记有话说 25版: 党课 26版: 党课 27版: 党课 28版: “我的中国梦”征文 29版: “我的中国梦”征文 30版: “我的中国梦”征文 31版: “我的中国梦”征文 32版: “我的中国梦”征文 33版: 部长走笔 34版: 部长走笔 35版: 部长走笔 36版: 部长走笔 37版: 学习与思考 38版: 新事 39版: 新事 40版: 新事 41版: 新事 42版: 亮点 43版: 亮点 44版: 亮点 45版: 乡镇 46版: 乡镇 47版: 长消息 48版: 长消息 49版: 长消息 50版: 短消息 51版: 短消息 52版: 他故事 53版: 他故事 54版: 警示之钟 55版: 警示之钟 56版: 廉洁浙江 57版: 博览·一月面孔 58版: 形象展示 59版: 形象展示 60版: 公益广告 61版: 反腐在线 62版: 反腐在线 63版: 干部任免 64版: 干部任免 9901版: 封三 9902版: 封底

领导干部要学网用网

提高应对网络舆论能力



  湖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干武东

    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迅猛,2012年全国网民达5.64亿,普及率近42.1%,互联网已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和隐蔽性等特点的网络,为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新的环境,与此同时,也对意识形态领域管理和舆论引导带来了新的挑战,关键是要掌握好这把“双刃剑”,善于“趋利避害、为我所用”。
  要主动占领网络阵地,确保主流声音的主导地位。“网络就像一把空椅子,你不坐,别人就会去坐”。这个阵地,正确的、高尚的、健康的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错误的、低俗的、不健康的思想甚至反社会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这就需要我们主动运用网络阵地,打主动仗。具体可以在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建好官方网站。如果每个部门的官方网站都是这个领域、行业的权威信息源,那么网络舆论的主动权就会掌握在我们手里。二是充分运用微博等新兴媒体。到去年底,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的注册用户数已超过5亿,微博已成为社会信息传播的公众平台。比如,浙江组织系统于2011年从省到县建立官方微博,县级以上组织部门100%开通官方微博,全省组工干部95%开通个人微博。三是畅通与网民沟通渠道。现在的网民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他们关注关心的问题,更需要及时得到权威的解答。“网络问政”已经成为这两年的热名词,网民意见也开始在影响党委政府的决策,这体现官民信息的良性互动。
  要加强网络舆论引导,促进社会正能量的凝聚传递。网络舆情发生了,你不说,别人就会猜、也会瞎说,形成“舆情雪球”效应。虽说不必视网络舆情为“洪水猛兽”,但关键是要做好监控引导,把握网上舆论导向。对此,要重视三点:一是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处理舆情的“黄金时间”,按一般规律来讲4小时内处理比较有效,超过24小时往往会发酵、放大,所以应对舆情必须要快、要及时。在第一时间研判,第一时间作出回应,同时注意网上问题网下解决。对一些造谣、恶意中伤等网络违法行为要坚决查处,毫不手软。二是重视发挥主流媒体新闻网站作用。鼓励和引导主流新闻媒体的网络媒体建设,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和正面言论,以真实新闻报道消除网络“杂音”或者“恐慌”,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三是建设高素质的网宣员队伍。这是加强日常工作的网络宣传,又能在应对舆情的关键时刻发挥作用。先入为主是传播学的一个重要规律,谁先说谁就占据了主动权。要重视培养“意见领袖”,发展网上“统一战线”。网络“意见领袖”的一句话,胜过普通网民的千言万语。
  要提高学网用网能力,增强意识形态领域的管控力。在网络信息时代,网络舆情多发,党员干部的学网用网能力已是一种必备素质。一是增强领导干部的能力危机感。有些干部有“网络恐惧症”,不敢在网上“露脸”。要引导干部积极对待新鲜事物,适应网络环境开展工作。二是引导领导干部主动学网用网。鼓励领导干部积极推进网络问政,偶尔“打打酱油”也不是坏事,穿着“马甲”走进网络、“走进现场”,也能更多地感受民意、倾听群众心声。三是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网络舆论能力。对待网络舆情仅靠“堵、删、封”,针对网民关切不顾民意地“拖”,等等,都已不符合网络时代要求。要推动领导干部敢于直面网络、面对舆论,积极做好舆论引导。善于用广大网民能够接受、乐于接受的语言和方式进行交流,树立新时期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