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百个乡镇分类争先
定,将同类考核主体放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展比学赶超争先竞赛,改变了“长跑的”和“游泳的”一起比赛的弊端,引导乡镇(街道)把握比较优势,找准发展定位,开展错位竞争。龙游县社阳乡党委书记吴水清说,“分道赛马”的考核导向,改变了原来以经济指导全体乡镇一并竞争的格局,让不同类型乡镇(街道)都有了争先的信心,社阳乡已确定“生态立乡”、“绿色富民”两大发展战略,接下来要切实做好生态这篇大文章。
“三卷考试、综合评价” ——特色竞争有目标
“分类争先”切实把科学发展导向体现在体系分类中、服务民生导向体现在指标设置中。将一张“试卷”的统考变为“分卷考试”的特招,设置综合卷、个性卷、附加卷,亮出“得分点”,公开“扣分项”,用考核指挥棒引导乡镇扬长避短、特色发展。
“综合卷”上做足民生题。共性指标占比40%,分设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建设5项内容,其中,经济指标不唯GDP,而选取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这个反映经济运行质量和后劲的指标,权重为8%;平安、环保、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指标权重达24%,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回归。
“个性卷”上做活选修题。特色指标占比50%,根据不同类型乡镇(街道)依类而设,各选取4项差异性内容进行重点考核、赋予不同权重,发展定位是什么,考核指标就选什么,让不具备发展工业条件的乡镇摆脱GDP考核的“硬约束”,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找准主攻方向,释放自身优势,做好“选修题”,争当“特长生”。
“附加卷”上做好证明题。设置群众满意度指标,占比10%,以百姓幸福指数印证乡镇发展指数。引导乡镇(街道)把精力和财力投入到公共服务上来,把做大总量、增强实力建立在农民持续增收、民生持续改善的基础上,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同时,根据乡镇(街道)在本年度获得省委、省政府以上重大表彰事项或做出突出贡献的事项给予适当加分。
“绿水青山、生态富民”——乡镇工作有活力
“分类争先”改变了“长跑的”和“游泳的”一起比赛的弊端,大大提高了竞赛的可比性和科学性,极大地激发了基层干部工作热情和潜能,尤其是偏远山区乡镇工作活力进一步增强。坚持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之路,“做好生态文章也是政绩”这一理念,在全市上下进一步确立。
被划为生态型的柯城区七里乡位于山区,10年前就因污染严重取缔了当地的土造纸行业,工业基础几乎为零。在新的考核体系出台后,今年全乡农家乐将突破百家,接待床位达到1700个,游客中心建设、新景点设置、农家乐标准化等一系列“农家乐”旅游转型升级成为工作重点。龙游县沐尘畲族自治乡在分类考核中与七里乡同属“生态型”。乡党委书记田土生在乡镇工作了30年,他说,现在乡里正在建设苗木、水果、药材和来料加工四个基地,加快建设基础设施,提高农家乐经营水平,开发畲族文化旅游资源,着重为群众办好那些一家一户做不起,千家万户都想做的事。
据悉,分类争先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共关停水源保护区内工业企业32家,水源地工业污染基本消除;取缔生猪养殖户1300多户,拆除养殖猪舍16万平方米,新建省级养殖排泄物利用项目12个;累计完成201个“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如今,全市97.6%的河段达到水质功能区标准,饮用水源水质、出境水水质连续8年100%达标。
“注重实干、分层激励”——干部成长有奔头
“分类争先”考核结果的运用做到“三挂钩”。即:与经济待遇挂钩,对考核评比获奖的单位及个人,由市委市政府给予经济奖励;与综合考核挂钩,根据所辖乡镇(街道)考核评定奖次,在市对县年度综合考核时给予工作加分,获一等奖的加3分,获二等奖的加2分,获三等奖的加1分;与政治激励挂钩,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任职期间连续两年获得一等奖的、连续三年获得二等奖及以上的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表现优秀、符合干部选拔任用条件的,优先提拔使用,真正让在分类争先考核中脱颖而出的乡镇干部“受青睐、获重用、有待遇”。开化县长虹乡党委书记金树明认为,乡镇干部难留,特别是年轻干部、边远乡镇干部都千方百计想往好的地方调,“分类争先”有效打破了乡镇(街道)地域差异、经济基础的限制,破除了干部干多干少、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局面,真正树立了“凭实干、看实绩”的用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