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城区 “66810”走向民主化数字化专业化
了40多个群众想办的事项,汇总后进行整合,根据实际情况,分成能办的和暂时不能办的两类,最后确定10件进行投票。全社区共有5800户居民,按照有关规定发放了500张选票,结果办老年食堂的呼声得票最高,社区将票决结果向街道汇报,街道再向区里汇报,办老年食堂的建议最终成为2013年下城区10件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解决了以本社区一己之力不能办成的难题,充分体现了民意。
长庆街道百姓议事团是在长庆街道党工委的统一领导下,凝聚党员、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围绕重点工作、实事工程的实施,广泛开展百姓议事工作,构建各级党组织领导下的辖区全体成员有序参与、广纳群言、广聚群智的基层社会管理新模式,以进一步完善引导广大党员群众参与街道五大文明建设的开放融入平台,进一步完善街道社区党员群众、辖区单位、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专家学者媒体共同参与基层社会管理服务的复合治理平台,进一步完善城市基层社区民主协商议事、有序执行办事、依章参与督事三者良性互动的民主管理平台。
掌上“66810”: 城区管理数字化 街道服务E时代
8月的杭州,酷暑难当。一大早,下城区潮鸣街道东园社区党委书记陈志新的手机就响了起来,一个居民打来电话,他正在城河边锻炼,看到社区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摔倒起不来了。陈志新问清情况,立马打开手机的“社区工作平台”,再点进“居民查询”,不到一分钟,就查到了老奶奶子女的电话号码,马上联系。不一会儿,老奶奶由子女送到了附近的红会医院,化险为夷。
潮鸣街道位于杭州市下城区东南部,“老年人口多、残疾人口多、困难群体多、失业人员多”这“四多现象”使得潮鸣街道担任着更为艰巨的民生服务责任。街道为131名社工每人配备了移动手机,通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这个平台,社工能在走访时通过居民信息查看了解并实时采集走访对象的基本信息,制定简短有效的走访计划,也可以对群众提出的政策问题通过手机查找解答并对服务需求通过手机登记与办理,登记与办理信息将实时传到后台系统,整个过程实时便捷,管理部门能实时了解基层管理团队的动作情况,加强工作把控。有效提升了基层社区在为民服务工作中的快速响应能力、即时处理能力和整体服务质量。
去年7月,在原有“66180”为民服务绩效追踪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基础上,杭州移动与下城区政府联合开发了掌上“66810”信息系统。1000多名社工手中的手机通过系统全面无缝对接,满足掌上办公,实现街道居民需求实时收集、移动服务处理、突发事件统一调度等多种需求,有力推动了为民服务在基层落地生根。
需求多样化:专业社会组织服务社区公益事业
每周二上午,81岁的鲍倩准时出现在鲍大妈聊天室,黄女士是鲍大妈聊天室的常客,她说:“工作生活上有不开心的事,就找鲍大妈聊聊,准好!”如今,久负盛名的鲍大妈聊天室从原来的小巷深处迁至灯芯巷特色服务一条街,面积扩大到80余平方米,软硬件设施一应俱全。鲍大妈聊天室团队与广大社区居民扩大交流与沟通,了解民情、化解纠结,忙得不亦乐乎。
下城区天水街道现有老人9000余人,占辖区常住人口的28.5%,是典型的老龄化社区。社区居民有哪些最迫切的公共服务需求?街道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问需于民。调查显示,社区居民对于公共服务的个性化与高层次需求正快速增长,社区居民的需求已从传统的家电维修、送牛奶、理发等便民服务,转向了老年人助餐、日间照料,青少年婴幼儿教育及居民文化休闲等。面对居民的多样化需求,是按照传统思维由街道出面一一提供相应的服务,还是引进社会组织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呢?
去年,街道对服务资源进行了系统整合,在灯芯巷社区打造了“特色服务一条街”,为辖区几个居民区提供“一站式”生活服务。特色服务一条“街”上,既有居委会、社区卫生服务站、交警便民服务站,还有女儿家居家养老中心、天水社会化190服务中心、罗承慈善爱心超市、老年人文化工作室、图书馆、笔墨缘书画社、电脑课堂、鲍大妈聊天室、红牡丹理发室等等,不出社区,尽享服务。与传统社区服务供给不同,“特色服务一条街”同时是“社会组织的实践街区”,在这条街上的服务都是由不同的社会组织来运营,总共有29家,街道则负责监督。今年4月,街道在这条街上设立了“天水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为专注于社会服务的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支持,提升专业能力,使专业服务常态化长效化。居民们切身感受到了专业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带来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