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态,需要坚守的定力
——庆元县委书记杜光旻访谈
我们的立县之本。近年来,我们牢记“庆元保护好生态就是最大政绩”的要求,把抓好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生态经济的核心优势,实现生态环境优势逐步提升。取消了东部13个乡镇的工业考核指标,利用生态移民保护和恢复东部生态环境,在拒绝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进驻的基础上,通过工业结构调整,完善生态种植养殖业、竹木、食用菌等产业,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
我给大家看一下庆元几组数据:林木资源总量连续10多年实现净增长,森林覆盖率达86%,位居全省第一,每年的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达188.1亿元;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和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县城空气质量达标率达99%……可以说,现在庆元的生态环境正变得越来越好。
去年,我们将治水的重点放在垃圾河的整治上,将每逢单月28日定为“洁净乡村全民行动日”。我自己就是松源溪流域五大堡、百山祖段河长,每次涨大水,我都会去踏看,发现垃圾一次比一次少,说明老百姓的保洁意识越来越强。今年,我们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坚持治建并举,保控结合,实施“三三治水,九大工程”,以实际成效保护我们的金字招牌。
保护生态需要定力,绿色发展需要能力
记者:随着庆元进入高速时代,今年又被列入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如何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强势,实现快速发展?
杜光旻:保护不是说就不发展了,而是防止出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是要走一条可持续的绿色生态发展的道路。我们同样也需要土地指标、需要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需要政府和群众的支持,从而更好地实现集聚发展、低碳发展、节约发展、特色发展。
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环保部联合发文公布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名单,我县位列其中,与景宁、文成、泰顺同属于浙南山地重点生态功能区。试点示范主要任务是:保护优先,探索如何更好地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绿色发展,探索如何更好地发展壮大特色生态经济;优化格局,探索如何更好地完善空间结构和布局;完善制度,探索如何更好地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目前,庆元生态环境已成为“吸金洼地”,如由央企投资15.6亿元的香菇市场迁建及物流中心建设项目成功落户庆元,2013年庆元招商推介会上一举签下50亿元生态大单……他们看中的就是生态环境,发展的就是生态经济。
这几年最有成就感的事,是我们发展定位越来越清晰,立足生态环境优势和未来发展趋势,我们提出“寻梦菇乡、养生庆元”战略定位,走出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赢的路子。把庆元建设成为养生圣地、旅游强县、美丽菇乡。要将宏伟蓝图变成现实场景,最核心、最关键的着力点,就是要实施生态优势领先、休闲产业提速、城乡面貌秀美等“七大工程”。
这两年,庆元的建设氛围也日益浓厚,大家的发展意识、危机感和干事激情被不断激发。我刚上任时,整个庆元的塔吊大概只有10架左右,而现在已经达到50到60架,从这个微小镜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庆元的大变化。
今年,我们还将“主战场”放在县城,开展“美丽县城”建设三年百亿行动,谋划包装项目81个,规划总投资206亿元,计划三年投资100亿元。未来我们还会有一个屏都新区,在规划时兼顾双城的布局和连接,推动庆元集聚发展。同时,龙庆高速的建成通车,以及衢宁铁路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全线速度160公里每小时。
不图虚名,甘当铺路石
记者:作为一把手,如何看待指标、面子和压力?
杜光旻:政绩观决定了发展观,我一直坚持不图虚名。要生态发展,就不能单纯用GDP、财政收入等指标来衡量。但当你面对横向比较的压力,重潜绩不重显绩这句话就变得说说容易,做做难。
现在当干部,高压力、高风险是工作常态,作为一把手,要敢于丢得下面子,扛得住压力,不折腾,不图表面现象,实实在在地做好生态发展,我不介意自己做“铺路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