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洲:“我们的党员蛮有力道”
0001版: 封面 0002版: 封二 01版: 卷首 02版: 目录 03版: 目录 04版: 声音 05版: 微摄影 06版: 微摄影 07版: 微摄影 08版: 微摄影 09版: 重点 10版: 重点 11版: 重点 12版: 面对面 13版: 面对面 14版: 本期关注 15版: 本期策划 16版: 本期关注 17版: 本期策划 18版: 本期关注 19版: 本期策划 20版: 本期关注 21版: 本期策划 22版: 特别策划 23版: 特别策划 24版: 特别策划 25版: 特别策划 26版: 特别策划 27版: 特别策划 28版: 特别策划 29版: 蹲点手记 30版: 蹲点手记 31版: 论坛 32版: 教育实践活动 33版: 教育实践活动 34版: 教育实践活动 35版: 教育实践活动 36版: 亮点 37版: 亮点 38版: 亮点 39版: 网友说说 40版: 速递 41版: 速递 42版: 乡镇 43版: 乡镇 44版: 微故事 45版: 微故事 46版: 封面 47版: 封面 48版: 她故事 49版: 他故事 50版: 警示之钟 51版: 警示之钟 52版: 观点 53版: 观点 54版: 博览·广闻 55版: 博览·广闻 56版: 学习与思考 57版: 面孔 58版: 专题 59版: 专题 60版: 博览·读书 61版: 学习与思考 62版: 干部任免 63版: 干部任免 64版: 公益广告 9901版: 封三 9902版: 封底

秀洲:“我们的党员蛮有力道”

“一联三会五事”群众工作机制搭建联系群众好平台


 党员丁祥观(右二)、沈凤珍(左一)到朱金荣家听取意见建议。

  文/本刊记者 徐培武 通讯员 朱效梁

  6月12日,站在5月份刚刚竣工的高标准生活区防洪墙前,嘉兴秀洲区王江泾镇南汇村党总支书记张根龙满心欢喜,透着自豪:“这座高标准防洪墙,能防5米高的洪水。”
  去年“菲特”台风正面袭击浙江,暴雨过后水位猛涨,溢过老的防洪墙15厘米,地势低洼的南汇村300多家农户、50多家企业受灾严重,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
  “菲特”过后,老的防洪墙要改造成高5米、长1700米、宽2.5~3米的高标准防洪墙,有7户农家的猪舍要拆,有的农户猪舍面积大,更是不愿意。老党员杨德明走访农户,清楚他们的心思。但建高标准防洪墙是一等一的好事,一定要支持。老杨的旧猪舍也在拆除之列。“拆!我不要村里赔一分钱!”他二话不说带头拆了自家的猪舍,然后再一家家上门做工作,那效果,没得说,顺顺当当地,村里把这惠民工程办好了。
  现在农村这类公益事不少,但一涉及农户自家利益,也不一定办得顺。
  三年多前,南汇村开始探索“一联三会”新模式,架“桥”织“网”解民忧。每个党员干部联系5~10户群众,通过走访从各家各户收集民情民意;支部每月15日召开民情分析会对收集的民情民意进行梳理,并落实责任人交办,使群众的心思和诉求问清了,原因摸清了,要求弄清了,为民办事件件有落实;最后由村民对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情况、交办事项办理情况进行“打分”。
  事儿办好了,群众心里自然有杆秤:“我们村里的党员蛮有力道的,办得成事情。”这下,村民有了事会主动找党员干部说:“老丁,唐林港桥有裂缝了,蛮危险的……”“老张,路太狭窄了,要拓宽。你们啥时候施工,我们一定好好配合……”
  从村委主任岗位上退下来后当起了“老娘舅”的沈凤珍告诉记者:“以前隔壁邻舍夫妻吵架,想管也不大好去管,实施‘一联三会五事’制度后,哪家有点小矛盾马上去调解。有个说法是‘大事不出乡,小事不出村’,现在我们要努力做到小事不出现。”

  ○链接

  “一联三会五事”群众工作机制——秀洲区在党员干部普遍联系群众基础上,基层组织通过召开民情分析会、民事交办会、民主评议会,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并接受评议,构建了以“党员上门问事、小组梳理提事、支部研究议事、干部领衔办事、群众民主评事”为主要内容的“一联三会五事”群众工作机制,搭建起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平台,加快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