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通元镇丰义村的“喜羊羊”马伟华成为“双带”领头羊。 |
文并摄/本刊记者 徐艳 通讯员 袁迎春
马伟华在海盐是远近闻名的“喜羊羊”,他的丰义牧业公司养殖场目前存栏湖羊2500头,年出栏4000头,年收入达到了80多万元。可是2000年,他只是从30头起步的“小羊倌”,到2007年一年收入也只有五六万。
当时他一天到晚寻思着怎么能把自己的湖羊养殖场早点建起来,碰到资金短缺难题。通元镇工作人员主动联系马伟华,告诉他县里已经建立了党群创业专项扶持资金,在一定的额度内可以享受扶持资金给予的全额或者部分的贴息。这真是“喜羊羊”的好消息,马伟华立刻申报了首笔8万元的创业扶助贷款,不出1个月,钱就到位,示范养殖小区很快上马。之后的一年,马伟华又陆续通过党群创业专项扶助,贷到了2笔共15万元的创业扶助贴息贷款,2幢标准化湖羊养殖场很快就建成了。到了2010年年底,这个“喜羊羊”的存栏规模就达到了1000头左右。
随着养殖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怎么样有效防范湖羊疫病风险的发生,提高湖羊品质、拓展销路又摆在面前。县畜牧局、农经局产业科是助创工程的成员单位,2010年,他们主动对接“喜羊羊”,推荐了浙大校地合作项目,浙江大学的叶均安教授每年定期来到马伟华的养殖场送技术。2012年5月,相关业务部门又指导马伟华申报建设了海盐首个湖羊交易市场,建立专门的销售网站,湖羊的销售一下子从省内拓展到上海、安徽、江苏、山东、新疆等地,带动了一方经济。
○链接
海盐县委组织部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助、项目推介、创业培训、创业服务等措施,建立了有效的党员群众创业扶助机制,帮助具有较强创业意愿,但缺少资金的党员和群众开展创业。这项工作自2007年起历经农村党员创业扶助工程、“三步十一制”活动、党群创业扶助一体化建设、“助创富民”工程等,不断整合拓展,已累计为827名党员群众和26个专业合作社党组织发放授信贷款10743万元,发放贴息金额96.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