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作证
——记战斗在头门港一线的建设者
长1097米,抛填土方量135万方)的最后关键时期,为了保证进度,方兴龙每天守在工地,天天都到半夜12点。“那是冬天里最冷的三个月,夜里冻得裹着大棉袄,看着灯火辉煌繁忙的工地,心里热乎乎的。”方兴龙说。
在工程进度中,他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填海成陆工程占地21.64公顷,开山石量达到350万方。最忙时,有70多辆运输车在工地上穿梭。公司领导明确要求”不要带血的工程”。方兴龙经常后半夜一两点钟起来,到工地上巡逻。
方兴龙家在杭州。为了照顾家庭,妻子辞掉了销售总监的职位,一心一意当起了他的“贤内助”。方兴龙说,每次回到家,开门的瞬间是最快乐的,一回家,7岁的女儿就会冲过来,像只小猴一样吊住爸爸的脖子……
头门港新区招商局副局长陈 蓉:招商“大姐大”
陈蓉身材高挑,气质出众,是往人堆里一站,想看不见都不行的主儿。
陈蓉,曾是省交通系统天台服务区的一张美丽名片和绍兴服务区主任,全国“三八”红旗手。放下轻车熟路的服务区管理,投身完全陌生的领域,陈蓉说,自己像一杯水放空,再次从零开始。
陈蓉是位学习达人。从开始的函授生念到浙大MBA贵宾学员,多年不间断的充电,让她面对各路客商,都能侃侃而谈。陈蓉常上门走访企业,进行服务跟踪。她有一个绝招——给企业上课,人力资源培训、员工职业规划、健康养生……大家都反映,陈老师上课好听解渴!浙江伟达汽配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的老总张学东说,企业遇到啥困难都愿意和陈蓉商量!伟达也成为第一批落户港区的企业。
陈蓉曾经单枪匹马来到杭州,敲开一家企业的大门,推介头门港。先不说具体项目、地块、多少钱啥的,而从头门港的历史文化说起,引人入胜。无意间对方说起喜欢茶艺,而陈蓉正好在浙大上茶艺课,相谈甚欢,为以后的接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每一次节假日休息的第一天,是陈蓉雷打不动的“短信服务”时间,她常常要花上一整天时间编制各类个性化、有文化味的的短信、微信,问候几百位企业家。许多客商都留有她的短信,舍不得删掉。
每次出差,她包里随身带着三件宝:一本正在读的书、一本头门港投资指南、一本当地的旅游宣传册。遇见有意向的客商,立马奉上。一次,陈蓉在天台山万年寺偶然听到旁边的游客聊天,听说是来自上海的企业家于是主动递上名片和投资指南。之后节日短信、问候不断,客商被她的热情感动,带上一帮企业家朋友一起来考察。
陈蓉说,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相信不久的将来,将赢得春天。
鲍先勇、施玲:伉俪情深
鲍先勇、施玲是一对平凡的年轻夫妇,他们与头门港结缘,和头门港共成长。
头门港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刚成立时,急需引进人才。丈夫鲍先勇向原单位申请到头门港公司工作。接着,台州市委组织部要选派年轻后备干部到公司挂职,通过层层选拔后,在台州市发改局工作的妻子施玲终于如愿以偿。
刚到港区的生活,夫妻两个人都不习惯,这个地方太荒凉了,连买包纸巾都要坐车到镇上。晚上,窗外黑漆漆一片,每晚给女儿打电话是最大的“娱乐活动”。“我到港区的头3个月,女儿就整整病了3个月。”施玲说着,眼泪忍都忍不住,“那几个月啊,最怕的就是半夜接到奶奶的电话,肯定又是女儿生病了。我们俩心里,简直是比蚂蚁咬了还痛。没有人的时候,我不知道哭了多少次。”
夫妻俩白天一个跑工地,一个做项目前期,晚上还常常加班,隔三差五两个人总有一个要去出差。夫妻俩各自均在所就职的部门干出优异的业绩。鲍先勇负责安全管理,公司临时办公楼装修如期完成,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逐步形成,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平稳有序,“阳光工程”一期成功上线运行。负责项目前期报批的施玲凭着其出色的业务能力,提高了项目报批效率,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工作,配合部门完成了《公司招商引资方案》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