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述职撬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
求拿出实货。采用“3+1”模式,着重讲上级部署的重点工作、确有成效的亮点工作、取得突破的难点工作,防止以全面总结代替个人述职,以部门工作代替书记工作。重点做到“三个讲”:即讲自己,要求县委书记真正把自己摆进去,结合个人谈工作谋划、部署、推进情况;讲具体,拿出实实在在的数据、事例、成效说话;讲问题,要求结合思考谈问题,结合问题谈思路,促使更多精力用在想党建、议党建、抓党建上。像2014年述职,每个县委书记口头述职只给8分钟,要求只讲3件最具特色和亮点的工作。时间虽然短了,但比全面述职更难、更考验真功夫。许多县委书记感慨:“如果平时不抓,没有切身感受,关键时候还真讲不出来”。在“怎么评”上,要求触及实质。重点是提升“评”的实效,做到让县委书记真正有所触动,更好地把关注点、兴奋点放到基层党建上。做到“三个结合”:书记评与常委评相结合,既有书记点评的规定动作,又让市委常委对所联系县基层党建工作进行评价、提出要求;评工作与评个人相结合,既评价各地基层党建面上情况,又点评县委书记本人工作情况,重点讲不足、点问题。像这次述职工作,我结合平时掌握情况,给县委书记点了25个问题。要求每个县市每年盯住1-2个问题集中解决,把薄弱点打造成亮点;常规评与互动评相结合,在口头点评、书面点评基础上,探索县委书记和基层一线代表之间就基层党建突出问题进行现场问答,让代表评价、让代表监督。2014年我带头参加《市民问政》栏目,接受党代表询问,并组织各县(市、区)委书记参加,取得良好效果。
注重结果运用抓述职,推动基层党建与中心工作互促共进。述职工作的落脚点,在于推动工作,促进发展。我们完善相关政策制度,找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结合点,用好党建考核这个指挥棒,进一步夯实基层党建基础,为推动金华转型发展提供保障。一是形成了一批党建特色亮点工作。像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五星争创”、乡镇“全科干部、全心服务”、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四张清单”等等,都是近年来通过抓述职总结和发现的基层创造。特别是以基层党建工作季度例会制度推动责任制落实做法,得到了中组部领导的充分肯定,《人民日报》专门刊文作介绍。二是有力推动了中心工作落实。“五水共治”方面,2014年全市党员捐款超1.7亿元,100多家在外婺商企业投入1300多万元支持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四破攻坚”方面,破党员干部既得利益、严厉整治违法用地建房和高速公路非法广告牌等工作成效明显,共收回土地6050亩、盘活1.25万亩,拆除高速公路沿线广告1148块,为全省面上推开提供了借鉴;“三改一拆”方面,在党员干部带头下,全年腾出发展用地2万余亩,是新增建设用地的3.6倍;“婺商回归”超额完成浙商回归任务。三是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每年评选4名“抓基层党建优秀县委书记”,并在全市大会上通报表彰。2013年市委还提拔重用了6名善抓党建的乡镇党委书记,免职处理3名抓基层党建工作落实不力的乡镇党委书记,对38名存在既得利益、非法集资等不守规矩行为的党员干部进行查处,在全市营造风清气正的朗朗晴空,“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已成为各级党委书记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