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县委书记 黄寿龙
“工作干得好不好,要在述职评议见分晓。”作为县委书记,党建工作要在全市“亮相”,我真切体会到了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压力。
述职的压力,就是抓好党建的动力,就是激发“赶考”的创新力。
2014年春天。阳光明媚。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走亲连心”中,我来到有着“苍南的西藏”之称的桥墩镇天井村。在这海拔800多米、四县交界的天岭深处,在这曾是刘英、粟裕红军挺进师开辟起来的闽浙边红色革命根据地上,我同村民和村干部同吃同住同劳动,交友谈心谋发展。
“个别地方党员不党员,只差几毛钱(党费)。”一位村民的心里话,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苍南有户籍人口130万,基层党组织2668个,党员5.82万名,既是人口大县,也是党员大县。如何发挥党员这个“红色细胞”的作用,让党员队伍“红”起来?
针对这个问题,我2014年提出了在农村党员中开展以“行为示范、先锋模范,提高素质、提升服务”为内容的“两范两提”主题活动,并在基层党建述职会上进行专题述职。组织部门精心谋划,通过划定“四个示范、四条底线”标准,明确“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事情带头做”。12个乡镇成立党性教育支部,将警示党员组织关系迁转到该党支部,开展6个月限期整改。组织关系转一转,党员就有危机感。如宜山镇后垟增村党员周某在“三改一拆”中带头阻扰,组织关系迁转后,他第二天就主动拆除了自家的违章建筑。
党员队伍激活了,干部队伍也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记得省委书记夏宝龙同志说过:县委书记要干得好,关键是县委书记率领的团队干得好。我理解夏书记讲的这句话,就是希望我们弘扬团队精神,凝聚工作合力。怎样把干部队伍扭成一股绳?我们建立了“五个一”的工作机制,实行了“五级责任捆绑”,县领导带头,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个团队,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形成了“比执行、比担当、比实绩”的干事创业氛围。
“台上十分钟,台下一季功”。市、县、乡基层党建述职制度的实行,对我触动很大——虽是几分钟的述职,考察的却是对基层党建工作的熟悉程度、重视程度和实干程度。
这几年,通过基层党建述职,我深深地感到:要是不干几件事,每次述职还真有点心虚。县委书记强化主业意识抓党建,不是口号党建,也不是概念党建,更不是盆景党建,而是一具体就深入,有泥土的芬芳,真正使党员干部受到教育,使人民群众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