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街”让农民获得“互联网红......
0001版: 封面 0002版: 封二 01版: 图片新闻 02版: 图片新闻 03版: 图片新闻 04版: 图片新闻 05版: 卷首语 06版: 目录 07版: 目录 08版: 特别策划·党建述职 09版: 特别策划·党建述职 10版: 特别策划·党建述职 11版: 特别策划·党建述职 12版: 特别策划·党建述职 13版: 特别策划·党建述职 14版: 特别策划·党建述职 15版: 特别策划·党建述职 16版: 特别策划·党建述职 17版: 特别策划·党建述职 18版: 特别策划·党建述职 19版: 特别策划·党建述职 20版: 特别策划·党建述职 21版: 特别策划·党建述职 22版: 特别策划·党建述职 23版: 特别策划·党建述职 24版: 特别策划·党建述职 25版: 特别策划·党建述职 26版: 封面故事 27版: 封面故事 28版: 领头雁 29版: 领头雁 30版: 跋涉者 31版: 跋涉者 32版: 本期关注 33版: 本期关注 34版: 本期关注 35版: 亮点 36版: 访谈 37版: 访谈 38版: 亮点 39版: 亮点 40版: 新事 41版: 新事 42版: 新事 43版: 微故事 44版: 速递 45版: 速递 46版: 党课 47版: 党课 48版: 警钟 49版: 警钟 50版: 论坛 51版: 论坛 52版: 心理 53版: 心理 54版: 博览·时政 55版: 博览·法治 56版: 博览·评论·科技 57版: 博览·评论·科技 58版: 博览·健康 59版: 博览·声音 60版: 干部任免 61版: 公益 62版: 风采 63版: 风采 64版: 风采 9901版: 封三 9902版: 封底

“赶街”让农民获得“互联网红利”

——记丽水市遂昌县网店协会会长潘东明



  “我们农村有好山好水好空气,也应该有像北上广一样完善的商品流通服务,如何实现这个目标?互联网是最好的抓手!”潘东明自信地说。

  淘宝“遂昌馆”把农产品卖出去

  在网上销售农产品的做法如今已不少见,但是潘东明敏锐地意识到农民很难靠单打独斗来完成从商品生产到网络销售的全过程,如果想要使自家的农产品形成一定品牌,那更是难上加难。
  “农民会生产农产品,但他很难学会开网店、写文案、给产品拍照、做保鲜包装、组织物流。”潘东明说,“现在农民只需负责农产品生产,剩下的都可以交给我们‘遂网’的专业化运营团队。”
  从大米、番薯干、长粽,到鸡蛋、车厘子、白枇杷,展示在淘宝“遂昌馆”里的农产品种类多样,包装精美。随着“春茶节、长粽节、红提节、土鸡节”等活动的展开,遂昌农产品渐渐有了名气。遂昌高山大米曾在短短两个月间卖出3万多公斤,端午节前后卖出长粽2万多对,在冷鲜土鸡“杭城8小时闪电配送到家”活动中,5000多只遂昌土鸡端上了杭城百姓的餐桌!
  “我们和祐康集团合作,实现了最快5小时从遂昌宰杀好土鸡送到杭州消费者手上,最慢8小时覆盖杭州全城。”潘东明说。
  除了一支专业的电商运营团队,通畅快捷的物流也成了潘东明的制胜法宝。

  赶街,让农民像城里人一样网购

  “遂网”力图解决的是农产品从农村到城市的“上行”问题,而“赶街”更着力于推动商品从城市到农村的“下行”趋势。
  2013年下半年,潘东明开始在遂昌农村地区设置“赶街”服务站点,为村民提供网上代购服务,并筹措资金配套了相应的物流服务,让村民们收货不出村。
  一台电脑、一个大屏彩电、一位服务人员,这是“赶街”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的“标配”,彩电与电脑联机显示各类商品,不懂电脑的村民可以请老板帮忙下单。
  潘东明说:“‘赶街’让电商物流进入乡村,这样的模式让每位村民都能自由地参与网购,让每个人都能‘触网’。”
  李雪是遂昌县三仁畲族乡坑口村的小卖部老板,也是村里“赶街”服务站的负责人。刚刚开展网购服务时,村民们到站点里主要是充手机话费,现在大到建材、家电,小到手套、桌布、餐巾纸大家都托李雪上网买,每月的流水平均达到了七八千元。
  由于省略了中间商环节,很多网购商品都比县城里便宜,村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农村电子商务给他们带来的实惠。李雪的小姐妹曹依萍在遂昌县城看中了一台海尔冰箱,一问要3000多元,回村里托李雪上网一查,才2600元,立马让李雪帮忙在网上买了一台。
  “村里的五叔公已经86岁了,以前买鞋都是他儿子带他去县城买的,上次他来我这网购了一双鞋才二十几块钱,还送货到村里,又便宜又方便。”李雪说。
  2014年7月,马云到访遂昌,在考察了“赶街”的农村服务站点后称赞“赶街”是一家“很了不起的企业,让我很感动!”马云告诉潘东明,农村电商市场是“互联网的最后一块蛋糕,也是最大的一块。”这让潘东明对自己一直坚持的事业更加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