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经验成本低可复制 党员服务抓得牢有实效
新和村党员履诺服务亮“上进心”
◎徐旭桃 程建全
在建德,乡镇干部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寿昌经验”全省推广让干群关系越走越亲。据悉,继全面落实乡镇干部作风建设的“寿昌经验”之后,该市目前正在推广作为村级党组织建设重要抓手的“新和做法”。
在建德市三都镇新和村,村里的党员干部人人开展“亮牌认岗、贴心服务”,做到了联系不漏户、帮办零距离,党员群众之间添上了浓浓的邻里情。这个仅有4.5平方公里、1450人的普通小村,56名党员干部共同演绎的故事,见证着一个小村的“上进心”。
早在八九年前,该村工作局面却是另外一番景象,“程序过半人没齐、没有结束人走完”的现象在村党总支会议上时常出现。是什么魔力点燃了村里党员们的激情?
从只亮“身份”到“六亮”
“现在找我帮忙种植西红花的乡亲很多,我这个西红花专业合作社的社长也算发挥专长了。”认领致富信息岗的党员方建林笑着说,“去年11月西红花采花、收购的季节,我把最新价格信息与村里其他花农共享,仅村里方忠南家就增收了7万多元。”
有特长的党员成了香饽饽,没有特长的党员也能有作为,家住最偏远自然村的党员王樟法为自己设定包干清扫区,用他的话说,“服务无贵贱”。每年大雪封路时,他和儿子都要从自家门口扫到山底大道,总长1.8公里方便村民行走。
走进新和村便民服务中心,党务公开栏特别“扎眼”,全村56名党员“亮承诺、亮职责、亮作为、亮荣誉、亮评议、亮思想”的内容吸引村民驻足观看。
“领了岗位之后怕瞎折腾,村里知道我喜欢晚饭后去村里转转,建议我领治安巡逻岗,现在自己一边散步还能一边护村,真不错。”一名老党员对自己认领的岗位非常满意。
村党总支书记方和平介绍,“目前村里共推出了文化宣传岗、环境卫生岗、民主监督岗、村务监督岗、致富信息岗、治安巡逻岗、公共设施维护岗等18种岗位,60岁以下党员必须认领岗位。全村35名60岁以下的党员被编入了17个网格联系组,开展日常联系和服务群众。”
把“定期”做成“常态”
最近,村民吕桂芳家里的自来水管坏了,通过“便民服务卡”找到了党员方炎岳,及时换上了新管。
这张“便民服务卡”,是一直从事粮油生意的村党总支书记方和平把自己做买卖积累的经验移植过来的,村里向各个户头发放便民服务卡460余张。在村里的各个重要路口、农户集聚点,也都竖起了“有事找我们”这块“放大版”的便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