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陈 戈 通讯员 王 挺
“义桥镇有三个村的主要负责人因村里前一季度存在安全责任事故等原因,而被评定为‘D’,即不称职,奖金被直接扣除”,顺着工作人员的指尖,记者看到了这项让杭州萧山区义桥镇村干部正正“筋骨”的季度点评工作记录,这是该镇已立项推进三年的党建品牌项目。为增强村(社区)主要干部在基层工作中的责任和担当,义桥镇创新性地于2012年初先行探索实施了村(社区)主要干部季度点评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村(社区)主要干部点评会,这一坚持就是三年。
基层组织创新、打造品牌,是组织部门重要的工作主题,但也带来“创新不持久,基层不适应”的弊端。从2012年开始,杭州市萧山区分别在镇街、机关、村(社区)、“两新”组织等领域和党建基础工作方面,选择了44个面上具有推广价值的党建品牌项目,安排三年进行培育。每年评选成熟项目,按照“点上出经验、面上抓推广、整体促提升”的思路,进行推广。
“过去,开展基层党建工作习惯于自上而下,上面怎么布置,下面怎么做。现在,我们要转变固有思维,眼光往下看,从基层找亮点、寻突破,发掘一批可持续的党建项目,这有助于形成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内驱力。”萧山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说。
项目化管理
为了帮助培育这批党建项目,萧山区委组织部动足了脑筋,采取了“帮+评”相结合的办法,把项目有效地管起来。“帮”,即建立起基层党建项目帮建制;“评”,即将党建工作项目化实施情况进行进度评估。区委组织部在各项目实施单位党组织中建立特色项目实施工作小组,明确项目负责人,制订项目实施计划书,明确实施时间进度表,明确各阶段推进措施、工作职责和目标要求,确保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新街街道申报的党建工作品牌项目是村干部分线量化考核机制建设,通过“双考”、“分线”、“双评”、“加分”等方式量化考核、分档奖励,将村级整体实绩考核与个人工作实绩考核有机结合起来,体现村(社区)干部工作的个体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