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速度换挡
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5%, 从2014年至2020年,城乡居民年均 可支配收入或纯收入只需分别增长 6.7%和5.8%即可,而目前我国保持 7%以上的经济增长率,显然可以提 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和 人民生活目标。
二、如何看每一个百分点增量的含金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经济总量越来越大,如今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其GDP绝对数与往昔不可同日而语。比如2013年GDP增长7.7%,看似明显低于2009年9.2%的增速,但实际上,2013年GDP增长的绝对数约5万亿,而2009年增长的绝对数只有约2.7万亿,就经济增长量而言,2013年要大大超过2009年。比如2013年的经济增量已大致相当于1994年的经济总量,而且增长的内涵和质量也将发生变化。2013年虽然GDP增速只有7.7%,但是全年新增就业人数却创了历史新高。而在居民收入方面,不仅城镇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在城镇化的带动下,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也高达9.3%,并且CPI涨幅控制在2.6%,远低于3.5%的物价调控目标。
三、如何看“不唯GDP论英雄”
现在有些地方干部认为中央提出不唯GDP,就可以不要GDP了,这也是一种片面认识。我们时刻不能忘记,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是万万不行的。没有一定的速度,就业和收入就上不去,深化改革、调整结构的力度就会受到影响。我们不能刚刚走出了盲目攀比、“唯GDP”的误区,又走进了任由下滑、“去GDP”的误区。
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基础,对此我们不能有丝毫的动摇,“新常态”下更是如此。从几个方面看,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实现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首先,全面深化改革,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将进一步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和市场经济的活力。第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推进,有助于释放内需、发掘经济潜力。第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知识、技术创新等工程,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有利于进一步驱动经济发展。
四、如何看中国GDP屡被“世界第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的研究报告中预测,中国2014年的GDP将达17.6万亿美元,超过美国17.4万亿美元,从而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我们既要看到高速增长极大增强了国力的一面,也要看到高速度下经济发展在质量和结构上存在问题的一面。虽然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但在全球产业链的“微笑曲线”中,中国制造业依然处于最低端的加工制造环节;虽然中国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但过去10年中中国连续成为全球诸国反倾销的最主要靶心;虽然中国GDP已将日本甩在了脑后并日渐壮大,然而中国却为此付出了惨重的环境代价。
案例:据《中国环境经济核算研究报告》显示,最近10年,国内生态环境退化成本占当年GDP的比重都在3%以上。
即便是中国GDP在不远的将来超越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同样不能改变中国发展中国家的事实。观察与比较2013年世界各国GDP的排名,虽然中国位居第二,但按人均算,中国GDP远远排在了世界诸国的第99位;而以人均收入而论,2013年中国人均收入6629美元,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也被甩在了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国家之后。
五、百科全书
《新常态——大风险时代的无限可能》
2004年,美国人罗杰·麦克纳米出版了一本书,题为《新常态——大风险时代的无限可能》。作者本身既是摇滚音乐人,又是战略投资家。本书主要讲转型,他认为上世纪40至60年代,人们能预知未来,设计未来,如果运气好的话小投资可以赢来大收获,到了70至90年代,技术与全球竞争改变了世界,尤其是股市的繁荣使得人们错误地认为完全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而到了今天,一切都改变了,这是一个无法预知的时代,即使经济恢复了,也无法再回到过去的辉煌。作者把这一时代叫做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