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简政放权
◎党 峤
导读:党的十八大指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当前简政放权已经成为经济新常态“高频词”。改革实践表明,把简政放权作为改革“当头炮”意义重大,对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深化改革都产生了积极影响。本刊将围绕简政放权这一主题,提供一组学习辅导资料。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深水区,着力规范和改进行政审批行为,变得尤为迫切,这不仅是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的客观需要,也是形成投资增长内生动力的有效途径。
一是大力减少行政审批。目前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的突出表现,就是政府干预过多,行政审批过多,市场准入门槛过高,既抑制了市场和企业的作用发挥,也不利于正确发挥政府的作用。减少行政审批,就是要以政府放权换取市场活力。改革工商登记制度,将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将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新登记市场主体、注册资本和个体私营从业人数都出现大幅增长;清理和取消了一批职业资格许可认定、评比达标评估和相关检查活动,取消了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促进了就业创业;减少和整合了一批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扩大了地方自主权。
案例:审批的“万里长征图”
在2013年初召开的广州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广州市政协常委曹志伟绘制了一幅投资项目审批流程“万里长征图”。这张图显示,一个投资项目从立项到审批,要跑20个委办局、53个处室,盖108个章,需要799个审批工作日。
二是锁定现有审批数量。在以往审批改革中,存在着标准不清、合并打包、避重就轻、明减暗不减等问题,影响了改革成效。为了更好推进审批改革,目前政府部门花大力气摸清各部门现有审批底数,通过“三下三上”反复核实,确定审批事项,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这就锁定了审批权力清单,使继续减少审批事项有了准确依据,清单之外的事项一律不得再进行审批,堵住了随意审批的漏洞。
案例:黄宗羲定律”“
黄宗羲是宁波余姚人,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鼎鼎大名的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中对唐至明时期的历次田赋税制改革作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结果黄宗羲发现,历代封建王朝鉴于农民赋税的不堪重负,为缓解社会矛盾,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有时也采取诸如改费为税之类的政策。这种改革虽在短期内产生作用,减轻了农民的眼前负担,甚至出现“向来丛弊为之一清”的局面,然而从长远的效果看,往往与改革者的初衷相反,最终引发新一轮农民负担的加重。道理很简单:因为时间一长,封建政权淡忘了变“杂费”为“正税”的改革,又会巧立名目,将各种摊派之“杂费”推出,而不顾“正税”中已包含“杂费”的事实,结果旧“税”不去,新“费”又来,农民赋税加重;以后又再度出现将“杂费”转入“正税”的改革。如此“积重莫返”之重税,逼得老百姓几乎没有生路,“民之得其生者无几矣”,从而使历代的税制改革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