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青木诗集和由他主编的书刊。 |
◎本刊记者 陈戈
杨梅红的仙居
梅雨飘的仙居
山歌很软
丝足很细
适合于在梦的边缘
适合于在水之湄
——《仙居杨梅》
这是诗人王青木笔下的仙居,带给人的是一种柔软细腻。王青木原名王钦木,对于这位诗人,笔名似乎更为亲切。青木是土生土长的仙居县人,这位浪漫的诗人却有着一份一点都不浪漫的工作——仙居县人大外事侨务工委主任。
走进青木的家,并没有想象中的诗情画意,更多的是一份朴实,家里最多的家具是书架,而最多的摆设则是书籍。青木笑言:“真正的诗人只是普通人中的一员。”
1980年进入浙江农业大学,在美丽的华家池畔,年轻的青木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和名著,更钟情于诗歌,先是浪漫派,后是朦胧诗。
记者好奇他是如何走上创作诗歌之路,青木只是笑笑,“要说为什么会走上诗歌创作的道路,就像问张三为什么会爱上李四,还真说不清楚。如果将与诗的缘分比作艳遇,还真没有哪个人是我的媒婆或导师。这种爱好仿佛是与生俱来的,说不出哪一具体的人或事件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
啊,种子
当冰雪消融的时候
你悄悄抬起了头
当春雨潇潇的季节
你欢乐地张开了口……
——《啊,种子》
这首题为《啊,种子》的诗于1982年底发表于168期的浙江农业大学校报,是青木发表的第一首诗,这就是他十八岁的歌声。这位来自寒冬的诗人,如同笔下挣脱冰雪的种子一般,迎来的是明媚的创作之春。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一直到90年代末,这十来年是青木的创作旺盛期,大约写了上千首诗,大部分作品在报刊上发表,每年都有几十首甚至近百首诗歌发表,其中近100首诗收入了他2000年发表的诗集《南方树》当中。
说话间,青木如数家珍地从柜子中取出了他的作品,或是一本诗集,或是一份报纸,都被整整齐齐地叠放着,从青木的眼中,记者看到的是如同对待孩子般的疼爱之情。
为何在繁重的领导岗位仍能有时间创作?青木给了答案,“只是我把别人串门、喝酒、打牌、娱乐的时间都用于了读书写作罢了。”
“过去的2014年,我创作了200多首诗,是14年来最高产的!未来我还想编选出版第3部个人诗集、第1部个人散文集,或许还会尝试小说创作。”这位年过50的诗人似乎又迎来了创作的第二次高峰。
南方树的花朵淡雅馨香
南方树的果实甘甜芬芳
南方树的种子是音乐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