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诗传递“正能量”
0001版: 封面 0002版: 封二 01版: 微摄影 02版: 微摄影 03版: 微摄影 04版: 微摄影 05版: 卷首语 06版: 目录 07版: 目录 08版: 特别策划·农村电商 09版: 特别策划·农村电商 10版: 特别策划·农村电商 11版: 特别策划·农村电商 12版: 特别策划·农村电商 13版: 特别策划·农村电商 14版: 特别策划·农村电商 15版: 特别策划·农村电商 16版: 特别策划·农村电商 17版: 特别策划·农村电商 18版: 特别策划·农村电商 19版: 特别策划·农村电商 20版: 特别策划·农村电商 21版: 特别策划·农村电商 22版: 特别策划·农村电商 23版: 特别策划·农村电商 24版: 本期关注 25版: 本期关注 26版: 本期关注 27版: 本期关注 28版: 本期关注 29版: 本期关注 30版: 月度人物 31版: 月度人物 32版: 领头雁 33版: 领头雁 34版: 先锋榜 35版: 先锋榜 36版: 跋涉者 37版: 跋涉者 38版: 交流 39版: 交流 40版: 亮点 41版: 亮点 42版: 新事 43版: 微故事 44版: 速递 45版: 速递 46版: 党课 47版: 党课 48版: 警钟 49版: 警钟 50版: 论坛 51版: 论坛 52版: 心理 53版: 心理 54版: 博览·时政 55版: 博览·评论 56版: 博览·感悟·科技·健康 57版: 博览·感悟·科技·健康 58版: 博览·健康 59版: 博览·声音 60版: 干部任免 61版: 公益 62版: 风采 63版: 风采 64版: 风采 9901版: 封三 9902版: 封底

用诗传递“正能量”

——一位公务员的诗歌之路


 王青木诗集和由他主编的书刊。

  ◎本刊记者 陈戈

  杨梅红的仙居
  梅雨飘的仙居
  山歌很软
  丝足很细
  适合于在梦的边缘
  适合于在水之湄
  ——《仙居杨梅》

  这是诗人王青木笔下的仙居,带给人的是一种柔软细腻。王青木原名王钦木,对于这位诗人,笔名似乎更为亲切。青木是土生土长的仙居县人,这位浪漫的诗人却有着一份一点都不浪漫的工作——仙居县人大外事侨务工委主任。
  走进青木的家,并没有想象中的诗情画意,更多的是一份朴实,家里最多的家具是书架,而最多的摆设则是书籍。青木笑言:“真正的诗人只是普通人中的一员。”
  1980年进入浙江农业大学,在美丽的华家池畔,年轻的青木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和名著,更钟情于诗歌,先是浪漫派,后是朦胧诗。
  记者好奇他是如何走上创作诗歌之路,青木只是笑笑,“要说为什么会走上诗歌创作的道路,就像问张三为什么会爱上李四,还真说不清楚。如果将与诗的缘分比作艳遇,还真没有哪个人是我的媒婆或导师。这种爱好仿佛是与生俱来的,说不出哪一具体的人或事件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

  啊,种子
  当冰雪消融的时候
  你悄悄抬起了头
  当春雨潇潇的季节
  你欢乐地张开了口……
  ——《啊,种子》

  这首题为《啊,种子》的诗于1982年底发表于168期的浙江农业大学校报,是青木发表的第一首诗,这就是他十八岁的歌声。这位来自寒冬的诗人,如同笔下挣脱冰雪的种子一般,迎来的是明媚的创作之春。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一直到90年代末,这十来年是青木的创作旺盛期,大约写了上千首诗,大部分作品在报刊上发表,每年都有几十首甚至近百首诗歌发表,其中近100首诗收入了他2000年发表的诗集《南方树》当中。
  说话间,青木如数家珍地从柜子中取出了他的作品,或是一本诗集,或是一份报纸,都被整整齐齐地叠放着,从青木的眼中,记者看到的是如同对待孩子般的疼爱之情。
  为何在繁重的领导岗位仍能有时间创作?青木给了答案,“只是我把别人串门、喝酒、打牌、娱乐的时间都用于了读书写作罢了。”
  “过去的2014年,我创作了200多首诗,是14年来最高产的!未来我还想编选出版第3部个人诗集、第1部个人散文集,或许还会尝试小说创作。”这位年过50的诗人似乎又迎来了创作的第二次高峰。

  南方树的花朵淡雅馨香
  南方树的果实甘甜芬芳
  南方树的种子是音乐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