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为何抓烧饼?
——访丽水市委常委、缙云县委书记朱继坤
吐槽无数:县城10年未建公办幼儿园,县人民医院又旧又小,断头桥、断头路、卡脖子路多……对此,缙云开出了一张多达126项的“民生清单”。
清单是开出来了,问题是拖了这么多年的老大难问题,能解决吗?敢碰硬吗?对此,一些群众还是将信将疑。而类似的狐疑,当初朱继坤提出要抓烧饼产业之时,也曾冒出来过。
为此,他要求每个项目都明确责任人、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并且项目计划和月、季度进度在当地媒体公示。
变化,在实干中渐渐显现。尤其是路面破损严重、安全隐患大、脏乱差的330国道兰黄公路经过艰苦谈判,终于提前终止了原有经营模式。今年1月,这条公路的年度整治工程设计及预算正式获批,十余年的老公路踏上了重生之旅。
一些多年的断头路也开始动了起来。兰舒公路兆岸段改建工程,历经千难万难,终于破解政策处理、工程技术等难题,在沉寂近10年后重启建设;朝晖路南延伸工程,群众热盼了10多年,今年1月终于正式开工建设……
○对话
为官的价值在于为民,为官的乐趣也在于为民
县委书记抓民生,常常以重大项目为主,你为什么不从重大项目入手?
答:缙云财政盘子小,可用资金少,民生方面历史欠账较多,而且很多账是不能再欠下去了。面对“财政小、民生急”的困境,我和同事思考最多的是“如何用小财政撬动大民生?”为此,我们按照夏宝龙书记“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的要求,坚持“民生工作听民意”、“新官要理旧账”和“功成不必在我”,注重把上级部署、群众呼声、长远发展三者有机统一起来,走村入户,列出了一张“民生清单”,力求精确制导、精准发力,把有限的财力用在最急、最忧、最盼的民生实事上。这张清单涵盖了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出行难、养老难等五个方面的327项问题,既包括新区幼儿园、县人民医院迁建等重大项目,也包括“一个烧饼三个家家”(家家乐、家家做、家家店)等富民产业。
你到缙云履新不久就聚焦到一个小小的烧饼,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答:县委、县政府之所以大力实施“缙云烧饼”品牌战略,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第一,缙云烧饼是山区群众为数不多的致富门路之一,市场风险小、消费潜力大,可以给农民带来稳定可观的收入。第二,缙云烧饼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原生态、乡愁味,经营烧饼就是经营生态、经营乡愁,对买家,是绿水青山的问候;对卖家,是金山银山的等候。抓烧饼其实就是以点带面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富民之路。第三,缙云烧饼背后蕴藏着缙云人敢闯敢拼、不怕吃苦、积少成多、久久为功的创业精神。接下来,金丽温高铁即将开通,把握“高铁机遇”需要大力发扬这种创业精神。
在你的心目中,为什么把民生放在这么重的位置?
答:我深知“为官的价值在于为民,为官的乐趣也在于为民”,要坚持以百姓之心为心,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因此,在抓烧饼产业的同时,以“看不下去”的责任感和“干得上去”的执行力,加快推进一批民生实事项目,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地破解了一批民生难题,修通了多年未通的断头路、断头桥,解决了一些历史遗留的民怨问题,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点实事。
从你的履历看来,到缙云工作是首次主政一方。数年后,离开缙云时,除了烧饼,你还想给当地百姓留下点什么?
答:我觉得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不是说要给百姓留下点什么,而是要把百姓的苦辣酸甜装在心里;要想着在任一天就要拼命为百姓服务,为百姓办事。虽然我的籍贯不是缙云,但是从到缙云工作的那刻起,我就把缙云当作自己的家乡、把缙云人民当作自己的亲人,丝毫不敢懈怠。我一定以“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为座右铭,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更加自觉地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