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照亮别人,首先要点燃自己
——对话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陈先春
◎本刊记者 徐培武
陈先春(左),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曾任浙江省委宣传部党员教育处副处长,浙江省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网络管理协调处处长,淳安县副县长(挂职),浙江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2004年起担纲本刊“党课”栏目撰稿人,历时11年。
领导干部带头上党课是党的优良传统
记者:按照中央要求,“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领导干部讲党课启动开局,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它的意义何在?
陈先春:作为“四个关键动作”的第一步,就是要上好专题党课。领导干部带头上党课是党在长期思想政治思想建设中形成的一项优良传统,也是党统一思想、形成合力的一条成功经验。“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纵观党的历史,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一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战火烽烟的革命年代,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大力弘扬严的精神、实的作风,坚持为身边的党员、战士讲党课,让听课的同志大受其益,乃至受用终身,许多至今仍然被传为佳话。
“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单位一把手好似火车头,一把手率先学理论、讲党课,倒逼党员干部以身作则,深入学习,从而将整个班子带动起来,步调一致,形成“动车组”,进而高效务实地贯彻中央要求,形成同频共振、上下一心的学习局面。目前,各地各部门主要领导同志正在按照中央部署给本单位党员干部上党课。许多单位一把手认认真真地把自己“摆进来”,扎扎实实撰写“上课课件”,老老实实地领悟“总要求”,使讲党课的过程成为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增强党性、提升素质的过程,以确保专题教育在真学真信真行的基础上起好步、开好局。
党课是党员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记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广大党员面临的问题和困惑也越来越多,在新的形势下,党课承载了哪些功能和作用?
陈先春:党课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最常用、最有效的党员教育形式。随着“三会一课”的制度化、规范化,党课作为党员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已成为目前开展党员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党课是基层党员交流思想、提高认识、增强能力的重要途径,教育活动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基层党组织是否坚强有力,基层政权是否坚实巩固,事关党的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事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浙江的生动实践。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进一步强化“三会一课”的教育作用,补足基层领导干部精神上的“钙”,使其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增强为民服务本领,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是目前在开展党员教育中普遍遇到的一个现实难题和永恒课题。
记者:党课作为“三会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引起各地的高度重视,目前我省开展党课教育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
陈先春: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讲党课这一老传统被赋予新的使命。同时,各级党组织还不断创新党课宣讲形式,如正在全省各地如火如荼开展的“微型党课”比赛等。但是也要看到,在基层单位由于工作量大面广,基层组织战斗力强弱不一,使得有些基层党组织活动长期处于松散状态,呈现出人员难聚集、活动难组织、教育难开展的被动不利局面。比如,有的出现思想认识偏差。有的基层党组织把上党课作为一项例行性的工作,当作党建工作一般性的任务来对待,立不起来,严不下去,或者是打折扣、掺水分。比如,有的重视业务学习而忽视政治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把党课与业务学习混为一谈,行业务之实挂党课之名,偏离了党课的根本目的。
上党课要理论联系实际
记者:您觉得讲好党课要具备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