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记者到学者
0001版: 封面 0002版: 封二 01版: 微摄影 02版: 微摄影 03版: 微摄影 04版: 微摄影 05版: 卷首语 06版: 目录 07版: 目录 08版: 要闻要论 09版: 要闻要论 10版: 特别策划·微型党课 11版: 特别策划·微型党课 12版: 特别策划·微型党课 13版: 特别策划·微型党课 14版: 特别策划·微型党课 15版: 特别策划·微型党课 16版: 特别策划·微型党课 17版: 特别策划·微型党课 18版: 特别策划·微型党课 19版: 特别策划·微型党课 20版: 特别策划·微型党课 21版: 特别策划·微型党课 22版: 特别策划·微型党课 23版: 特别策划·微型党课 24版: 特别策划·微型党课 25版: 特别策划·微型党课 26版: 本期关注 27版: 本期关注 28版: 本期关注 29版: 本期关注 30版: 本期关注 31版: 本期关注 32版: 图故事 33版: 全国党刊联合征文 34版: 全国党刊联合征文 35版: 全国党刊联合征文 36版: 月度人物 37版: 月度人物 38版: 先锋榜 39版: 领头雁 40版: 新事 41版: 新事 42版: 亮点 43版: 亮点 44版: 亮点 45版: 亮点 46版: 速递 47版: 速递 48版: 速递 49版: 调研 50版: 月月谈 51版: 月月谈 52版: 博览·时政 53版: 博览·反腐·改革 54版: 博览·观点·感悟 55版: 博览·观点·思想 56版: 博览·科技·健康·心理 57版: 博览·科技·健康·心理 58版: 博览·声音 59版: 干部任免 60版: 风采 61版: 风采 62版: 特稿 63版: 特稿 64版: 特稿 9901版: 封三 9902版: 封底

从记者到学者

——访“浙商”同路人杨轶清



  ◎本刊记者 张丽红

  “步老是中国企业改革的标志性人物,晚年的他依然保持着愤世嫉俗的批判精神,锋芒毕露无所顾忌。今天的国企改革仍然需要这样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认死理的精神。”6月7日,浙商博物馆馆长杨轶清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信息,就在一个月前,他们还专程去海盐探望过步鑫生。
  步老如今已经驾鹤西去,浙商博物馆“英雄背影”展区,他在海盐衬衫总厂用过的裁缝剪和皮尺依旧陈列着。它们和宗庆后的三轮车一样,共同承载着“浙商”的记忆,也记录着“浙商”的成长,成为我们的无价之宝。
  如果说,这些记忆是一颗颗耀眼的珍珠,那杨轶清就是一名独具慧眼的拾贝者。是他首先提出了“浙商”概念,也是他建议创办浙商博物馆,从而让这些珍贵记忆得以流传。
  如今,杨轶清的日常工作均与浙商有关: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副院长、浙江省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浙商博物馆馆长、世界浙商大会组委会办公室成员等。
  从报社的财经记者,到民营企业集团高管,再到高校老师,虽然工作性质完全不同,但杨轶清20年来的服务对象却是同一个群体——浙商。正如他的微信签名所说,他是一名“浙商同路人”。

  首次提出“浙商”概念

  杨轶清的第一份工作是报社记者。1994年从四川大学经济系毕业后,他进入浙报下属的《经济生活报》工作,因为表现优异,工作仅仅4年时间便成为报社经济部的负责人。
  1999年,《经济生活报》开出了一个访谈对话体的浙江企业家系列专栏,杨轶清提议以“浙商”概念来统一称呼这些浙江企业家。在报社领导的支持下,栏目名称确定为“浙商名流系列访谈”,这是具有现代内涵的“浙商”概念的首次明确提出。
  该报以每周一期,每期一个整版的篇幅推出“浙商”系列访谈。时隔十几年,杭二中的李老师至今还记得这组文章,“这些文章打破了以往的采访、行文方式,吸引人一口气读完”。
  2000年,在这组报道基础上再创作而成的《财富与未来——走近浙商》一书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的封腰赫然写着“本书首次提出了浙商概念”。这也是第一本“浙商”概念的专著,吴敬琏先生为该书作序。
  “新闻单位本来是专业工作,但最后的归宿往往是管理岗位。”尽管他是同年进报社的20多位同事中最早担任部门负责人的,但是杨轶清的理想却是做一个专家型的记者。2001年,在报社领导的支持下,杨轶清申请了浙江省第一个以“浙商”为主题的省级社科规划课题,开始对“浙商”进行系统研究。
  2002年底,杨轶清离开报社到中国最大的民营旅游文化企业宋城集团担任董事长助理兼战略发展总监,后来还担任过500强企业华立集团的执行董事。于是,杨轶清从一名财经记者转身为浙商中的一员。而这期间,他也没有停止过对浙商的研究。
  2003年4月20日,杨轶清的新书《浙商制造——草根版MBA》正式上柜,这部“非典”期间上市的通俗类学术专著,登上了好几个畅销书榜。在搜索引擎Google上,2003年4月份键入“浙商”二字,只有几百条新闻,三个月以后达到了7000多条,“浙商”现象开始为人关注。而2004年杨轶清的《MBA没有教的创富之道》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