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记者到学者
0001版: 封面 0002版: 封二 01版: 微摄影 02版: 微摄影 03版: 微摄影 04版: 微摄影 05版: 卷首语 06版: 目录 07版: 目录 08版: 要闻要论 09版: 要闻要论 10版: 特别策划·微型党课 11版: 特别策划·微型党课 12版: 特别策划·微型党课 13版: 特别策划·微型党课 14版: 特别策划·微型党课 15版: 特别策划·微型党课 16版: 特别策划·微型党课 17版: 特别策划·微型党课 18版: 特别策划·微型党课 19版: 特别策划·微型党课 20版: 特别策划·微型党课 21版: 特别策划·微型党课 22版: 特别策划·微型党课 23版: 特别策划·微型党课 24版: 特别策划·微型党课 25版: 特别策划·微型党课 26版: 本期关注 27版: 本期关注 28版: 本期关注 29版: 本期关注 30版: 本期关注 31版: 本期关注 32版: 图故事 33版: 全国党刊联合征文 34版: 全国党刊联合征文 35版: 全国党刊联合征文 36版: 月度人物 37版: 月度人物 38版: 先锋榜 39版: 领头雁 40版: 新事 41版: 新事 42版: 亮点 43版: 亮点 44版: 亮点 45版: 亮点 46版: 速递 47版: 速递 48版: 速递 49版: 调研 50版: 月月谈 51版: 月月谈 52版: 博览·时政 53版: 博览·反腐·改革 54版: 博览·观点·感悟 55版: 博览·观点·思想 56版: 博览·科技·健康·心理 57版: 博览·科技·健康·心理 58版: 博览·声音 59版: 干部任免 60版: 风采 61版: 风采 62版: 特稿 63版: 特稿 64版: 特稿 9901版: 封三 9902版: 封底

从记者到学者

——访“浙商”同路人杨轶清


 浙商博物馆获得“2013浙江经济(浙商)研究年度成果奖”特别奖。

湾知名出版商推出,定价320元新台币,是第一本在宝岛台湾出版上市的浙商专著。 
  对于“首次提出浙商概念”这项巨大贡献,杨轶清显得有些轻描淡写。他说:浙商群体的出现,就好像春天钻出地面的竹笋——所谓最早提出了浙商概念,就是最先看到笋尖钻出地面的那个人而已。你看到,或者没看到,竹笋都在那里!如果若干年之后,你仍然走在研究浙商服务浙商的前列,积累了较多的贡献,那才能够说明问题。

  填补浙商文化建设的空白

  2004年,杨轶清参与发起浙江省浙商研究会并担任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2005年底进入浙江工商大学工作,参与申报省重点社科基地并担任浙江省浙商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副院长)和学术带头人。
  教工路149号,浙江工商大学老校区内,杨轶清带我们参观了浙商博物馆。浙商博物馆于2013年10月15日正式开馆启用,共四层分为12个功能区块。开馆以来受到各界极大关注。
  宗庆后蹬过的三轮车、潘阿祥自创的“象形文字”电话本、徐传化徐冠巨父子创业初期使用的大缸、南存辉做小鞋匠时的补鞋机、凌兰芳50岁时与妻子李莲珍被买断工龄的收据……在这个面积两千多平方米的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千余件(套)各类实物资料。
  以“天下浙商的精神家园”为总体定位的浙商博物馆,由浙江工商大学、省工商联、浙报集团等七个省级部门单位共同发起筹建。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先生发来题词,省委书记夏宝龙多次批示指导。浙江工商大学作为主办单位不仅提供人财物等基础资源,党委书记蒋承勇、校长张仁寿等校领导全程统筹推动,从提出设想到建成开馆不到两年时间。杨轶清说,作为筹建小组副组长兼筹建办主任,有机会参与这项浙商文化基础工程,非常荣幸。

  与浙商共同成长

  杨轶清说,浙商群体最大的特点是当代性和现实性。杨轶清的心愿是做一位“知晓冷暖的浙商贴心人”,与浙商共同成长。
  2005年进入浙江工商大学工作时,杨轶清还是新闻领域的中级职称。到大学后专业领域是工商管理,意味着要从头开始写经济管理类的学术论文。从媒体文章到学术论文,是挺痛苦的转型。
  好在杨轶清热爱学术研究,也有悟性和基础,更重要的是他的勤奋和不怕吃苦。如今,他已经是发表和出版浙商论著最多的专家之一。在“百度学术”上查询他的名字,可以搜索到近200篇专业文献;已出版7本专著,其中包括《浙商简史》、《浙商通论》等高层次学术专著。此外,这些年他还参与了10项(其中主持5项)省级以上课题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省长委托课题各一项。
  所有的这些论著和课题项目,均与浙商有关。杨轶清说,这个过程非常辛苦,但与浙商同行,共同成长,也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