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下基层不该有的“特写镜头......关键时刻要讲真话
0001版: 封面 0002版: 封二 01版: 微摄影 02版: 微摄影 03版: 微摄影 04版: 微摄影 05版: 卷首语 06版: 目录 07版: 目录 08版: 要闻要论 09版: 要闻要论 10版: 特别策划·微型党课 11版: 特别策划·微型党课 12版: 特别策划·微型党课 13版: 特别策划·微型党课 14版: 特别策划·微型党课 15版: 特别策划·微型党课 16版: 特别策划·微型党课 17版: 特别策划·微型党课 18版: 特别策划·微型党课 19版: 特别策划·微型党课 20版: 特别策划·微型党课 21版: 特别策划·微型党课 22版: 特别策划·微型党课 23版: 特别策划·微型党课 24版: 特别策划·微型党课 25版: 特别策划·微型党课 26版: 本期关注 27版: 本期关注 28版: 本期关注 29版: 本期关注 30版: 本期关注 31版: 本期关注 32版: 图故事 33版: 全国党刊联合征文 34版: 全国党刊联合征文 35版: 全国党刊联合征文 36版: 月度人物 37版: 月度人物 38版: 先锋榜 39版: 领头雁 40版: 新事 41版: 新事 42版: 亮点 43版: 亮点 44版: 亮点 45版: 亮点 46版: 速递 47版: 速递 48版: 速递 49版: 调研 50版: 月月谈 51版: 月月谈 52版: 博览·时政 53版: 博览·反腐·改革 54版: 博览·观点·感悟 55版: 博览·观点·思想 56版: 博览·科技·健康·心理 57版: 博览·科技·健康·心理 58版: 博览·声音 59版: 干部任免 60版: 风采 61版: 风采 62版: 特稿 63版: 特稿 64版: 特稿 9901版: 封三 9902版: 封底

干部下基层不该有的“特写镜头”



  拍电影,常常用到特写镜头。它通过突出某个人物局部或物品细部,或展示内心,或烘托氛围,给人深刻印象。现实生活中,也不乏一些干部佯装下基层,留下不该有的“特写镜头”,让群众侧目甚至反感。
  镜头一:“三头干部”。有的乡镇干部下村,常常和村干部约个时间、定个地点,匆匆忙忙握个手,三言两语往回走。群众嘲讽,像搞地下工作的“接头干部”。有的县里干部,下乡就是“到此一游”,老百姓问个政策他含含糊糊,求个指点一问三摇头,群众称之为“摇头干部”。有的市县领导,下乡坐在接待室,任凭汇报人胡夸海吹,不加分析地频频点头、连连称是,群众叫他们“点头干部”。
  镜头二:“田埂迪斯科”。有的干部下农村,一身名牌,皮鞋锃亮,走在田埂上,生怕弄脏;有的女干部踩着高跟鞋、撑着遮阳伞、包着紧身裙,踏上石坎路左支右绌,乡亲们连连摇头,“这是城里人来乡下跳迪斯科呢”。
  镜头三:洋腔洋调古人云。有的干部下基层开座谈会,面对群众讲个话、说个事,不是满口这个英文简称那个世界流行,就是满篇引经据典古人云,全无自己的话,老百姓听得云山雾罩。群众说这是假洋鬼子耍洋枪,说书先生上错了台。
  镜头四:“乌龟缩头”。某市领导坐了小车下基层,到了村里,领导刚把脑袋伸出车外,要求解决问题的群众就围了上来。领导一见,立马退回车内,打道回府。群众开玩笑说:乌龟没出壳,马上缩回头。
  下基层,确确实实是干部作风的试金石。上述“特写镜头”,可能只发生在少数干部、少数地方,但“一次笨拙、恶劣的表演,会抵销数十次真诚的付出”,其影响往往很大,既损害党的形象,也败坏社会风气。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