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蒋鑫富
肩负着党和人民赋予的援疆使命,从东海之滨到天山南麓,从勇立钱江潮头到心系大漠戈壁,浙江510名党员干部,在对口援建的新疆阿克苏地区这个古丝绸之路要冲,如茫茫沙漠中挺立的胡杨,一个个用内心的坚强和不折不扣的言行,将杰作自豪地写在了阿克苏的大地上——“就业、产业、职教”三位一体……
从浙商投资到建维吾尔族群众安居房,从新建职业技术学校到开办双语教育课堂,从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到建设团场(社区)文化礼堂,正因为众多浙江元素的注入,让南疆阿克苏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变得越来越祥和。对此,浙江省援疆指挥部(以下简称“省指”)指挥长、党委书记、阿克苏地委副书记徐纪平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从2013年12月23日第八批40名援疆干部齐聚阿克苏,接过前一批援疆干部交给的担子,翻开浙江援疆工作新的一页这天起,弘扬‘六个特别’(特别能学习、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干事、特别能团结、特别能自律、特别能奉献)的浙江援疆精神,有力助推了阿克苏地区和兵团一师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这里也是我们的家乡”
“援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6月12日,当记者从“省指”副指挥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兵团第一师党委常委、副师长劳泓手中接过一册沉甸甸的“省指”全体党员干部立下的《进疆誓言》——“为国家分忧,为当地奉献、为浙江争光、为人生添彩”四句话格外醒目,掷地有声,这也是他们共同的答卷。
紧密结合浙江援疆工作实际,“省指”在援疆理念上首先把援疆不单纯看成是给钱、给物,关键是助推发展,标本兼治。首先在产业上确立了引进一家企业促进当地一批人员就业思想,并让就业离不开产业,产业离不开产业工人,就业、产业和职教三位一体这篇文章越写越精彩。二在建设项目上坚持了“以需定建”,适度超前的原则,不断实现建成一个项目,就见效一个项目。三在人才智力上做到了坚持派出一批人才,带动当地一批人才发展的工作理念,打造一支扎下根的人才队伍。尤其是送医送药,深受当地干部群众称道。
5月31日这天,对于兵团一师金银川镇少数民族团场黄官社区的维吾尔族老人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这天,“省指”组织20多位省派具有高级职称的医生进社区开展义诊,就诊人数多达500多人,共开出400多张处方,送出价值4万多元的药品。
“这里也是我们的家乡……”在阿拉尔人民医院妇产科的副主任医师杨宇动情地对记者说,他来自台州市立医院妇产科,在一年半的援疆援医中,一例例手术和一次次在风沙中奔波,虽然好多次累得不想动弹,但这也真真切切加深了与维吾尔族群众和兵团人的感情。
原来,杨宇所在的妇产科一共只有6个医生,因为团场医院的畏缩,加之生育二胎政策的实施,他作为科里的主刀医生就更忙了。有一天深夜,9团一位产妇的家人突然向医院打来求救电话,当杨宇赶到产妇家里时,这位产妇已经到了无意识状态,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只有49mmHg/29mmHg了。他当机立断,叫助手与产妇亲属到门外谈话办手术签字的事,自己就打开手术包,采取“切子官止血法”进行抢救。结果,当助手谈完话,他止血的手术也做好了。产妇的亲属握着杨宇的手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