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党建平台
文成县“民情E通”打通民生“最后一公里”
◎本刊记者 余建红
国庆期间,文成县百丈漈景区爆满,订餐、住宿十分紧张,一位游客到景区遇到餐位订不到的问题。他看到路边有该县“民情E通”二维码,抱着试试看的心情,通过扫二维码关注后进行了反映。没想到,所在社区接到这个信息后,当即为其联系了镇政府周边的农家乐,并通过微信发送定位引导其到餐厅用餐,游客连声称赞。
文成“民情E通”分为手机软件版和网页版。该系统设置了“群众心声、细胞网络、党建园地、细胞服务、温州新闻、民生助手、服务热线”等栏目,主要功能是实现社情民情信息第一时间录入、上报、交办,帮助群众畅通民生问题的“最后一公里”,让基层问题与矛盾及时化解在基层。自2014年11月正式上线运行至今,“民情E通”已经覆盖全县,10个乡镇、103家机关单位以及384个行政村都建立了民情收集处置平台并逐级设置便民服务中心(点)。
为推动工作落实,文成县在县级层面召开“民情E通”现场会,县委书记汪驰亲自主持并落实相关工作和推广任务,切实树立起一把手抓工作的导向。在机关层面,由组织部牵头,多次召开县级民情处置平台建设协调会。在乡镇、村层面,全面召开动员会、讨论会,发动管理员、党员群众安装使用“民情E通”,目前注册用户达13927人。
“民情E通”在县级成立民情处置中心,有专职人员9人,与12345县长热线合署办公,与相关部门单位的举报热线和各类平台进行整合,将收集到的民情分类梳理后纳入民情处置中心,实现诉求“一个口子受理、一个口子办结、一个口子回复”。
与此同时,该县建立定期研判民情机制,村(居)、社区结合周二集中服务日、党员固定活动日,每周召开一次民情分析会,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上级民情处置中心交办的民情认真分析化解,将本级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上报上级民情处置中心,并跟踪抓好落实。县、乡(镇)两级民情处置中心每半月召开一次例会专题研究辖区内的重大民情处置事项,对下级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会诊,认真研究解决,及时做出回复。文成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邢越锋说,“民情E通”可第一时间了解民情民意,第一时间掌握基层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群众矛盾纠纷,第一时间作出处置反应。
文成县让川村与葫芦降村之间的小路,窄得只容一辆车勉强穿行。“希望拓宽道路方便群众出行。”让川村的叶新琰把这个心声传到“民情E通”,没想到第二天结对党员就上门了解情况,仅半个月,拓宽工程启动了。
截至目前,文成县“民情E 通”共收集群众反映问题792个,已处置663个,正在解决的129个。
文成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徐清雨说,“民情E通”将现代网络技术嫁接到党建平台,成为深化“红色细胞工程”建设的重要抓手、全面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的有效手段、快速化解社会矛盾的处置平台,是文成县基层党建与时俱进的最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