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民情日记”升级
嵊州市“掌上民情通”为民服务提速
◎本刊记者 蒋鑫富
“这些照片我等下要传到镇里去……”嵊州市北漳镇东林片片长郑风雷下村走访,不时拿出手机拍照,记录“升级版”的民情日记。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丁卓芬告诉记者:“通过深化、创新、整合民情微博、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嵊州市构建起了‘零距离’、‘零时差’民情反馈机制,为‘民情通’工作注入了新活力,带来了新变化。”
嵊州市每个乡镇(街道)官方微博和干部个人实名微博上都统一设立“民情通”专栏,干部在进村入户的时候,通过“随手拍”的方法,把走访工作动态通过专栏晒上网,走访结束后整理成一篇图文并茂的信息进行公布,并将重要民情信息@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接受监督。乡镇(街道)每月还会统计驻村干部和其他干部“民情通”专栏微博发布情况,对每周平均下村天数、走访户数、反馈解决问题时间等进行汇总整理,并在官博上进行公布点评,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整理统计的情况还会向乡镇(街道)主要领导进行反馈,对走访情况较差的干部进行督促并要求其加以改进。今年以来,22个乡镇(街道、管委会)共计发布民情微博40万余条,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如何将党建知识宣传和实际工作相结合?石璜镇领导深有感触地说,镇里设立“党建微教室”后,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民间人才大比武信息后,一下收到微信报名19人。随着基层党员群众微信用户的不断增加,嵊州及时创设“越乡先锋”微信公众号,并在22个乡镇(街道、管委会)、15个党建示范村试点开通微信公众号,构建起“市—乡镇—村(社区)”树状党建微信平台体系。“越乡先锋”每天推送一期图、文、音、像并茂的信息,提供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内容,同时依靠自动回复、菜单功能,为受众提供政策学习、时事关注、资料查询等服务;各镇村结合本地特色,抓准定位,设立了内容多样的微信平台。
“看着这河水就让我想起小时候啊!”发出这句感叹的是甘霖镇的一名镇级河长竹海祥,他每周都要到负责的小乌溪江边走一走、看一看。为了配合“五水共治”,甘霖镇建立了河长微信群,设立镇、村两级河长,对所负责的河流进行巡查并上传巡查照片,发现问题后由镇治水办及时通知保洁公司清理,再发整改图片上群验收,变群众反应问题被动解决为提前发现问题主动解决。
围绕工作中心和重点,嵊州市分层分类分线建立“民情通”微信群,形成了党建+互联网的即时收集民意、快速解决问题、实时发布反馈的工作链条。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周瑛介绍说,目前嵊州市级层面已成立组工干部群,及时发布“民情通”工作通知和注意事项;镇级层面已成立“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民间人才”、“信访举报”等主题微信群50余个,群策群力快速解决萌芽问题;村一级,要求驻村指导员与村两委班子、村民代表、普通群众开展微信沟通,采用微信走访的形式弥补了实地走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便,实现与村民“天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