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基层阵地 搞活组织生活
●部长感言
◎宁波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杨立平
宁波探索开展开放式组织生活比较早,今年又率先全面推行“基层党组织固定生活日”制度。全市深入挖掘、系统整合党建资源和乡土文化,推出了335个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让基层党组织有阵地开展活动,让党员组织生活经常起来、活跃起来。下半年以来,全市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开展各类活动1.5万余次,参与党员群众超过32万人次,真正成为广大党员锤炼党性、提升素质的“熔炉”。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建设之所以有生气、接地气、聚人气,主要得益于四个“注重”。活动形式注重开放化。从美丽乡村到城市商圈,从书香校园到大型企业,遍布全市各地的组织生活基地打破独唱困局,突破条块限制,跨区域、跨系统、跨单位承接组织活动,变“小圈圈”为“大循环”。活动内容注重创新性。坚守精神家园,注入时尚元素,红色体验、绿色践行、素质拓展、四季劳动、乡愁记忆等系列“菜单”以及最佳创意组织生活案例,绘就一幅组织生活的“美丽画卷”,有效克服“审美疲劳”,实现红色“党味”和时代“风味”的统一。活动方式上注重体验式。凸显党员主体,讲求个性需求,吸引党组织和党员亲自参与主题策划、路线设计、内容安排,“个性订制”适合适宜适时的“红色教育”方案,让每个人在组织生活中“唱”出好声音,变“要我参加”为“我要参加”。活动效果上注重获得感。突出知行合一,实现教育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搭建近距离感受信仰、感受快乐的舞台,让每个党员深刻体验到组织生活带来的趣味、意义和价值,激发出干事创业的活力和热情。
动室,音响、电脑等设备,可以同时容纳250余名党员集中学习,基地每年至少开展30余次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一系列活动,党员对基地活动的知晓率、参与率达100%,满意率达96%。
健全机制,建立好制度
据统计,今年以来,宁波市共开展开放式组织生活9000余次,参与党员达23.2万人次。
好活动的背后一定有好的制度保障。在宁波,各地党组织结合实际,比拼创意、讲求个性,让党组织生活成为激发党员活力的推进器。
宁波市委组织部要求,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单位要投入必要经费,确保示范性基地有序建设和正常运转。对活动开展较好的基地,市委组织部将从留存党费中给予适当补助。要充实基层工作力量,充分调动党代表、党员志愿者、农村工作指导员、大学生村官等在基地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主动参与基地建设。
事儿做得好不好,关键得看人。端庄大气、干练利落的奉化市大堰镇党校常务副校长练旭华,原先主要在奉化市滕头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任职,2015年3月底接到组织部的“挂职令”,马不停蹄地来到大堰镇开展一系列关于建立创意党组织生活基地的相关事宜,全镇调研、学习政策、整合资源、制定课程“菜单”、培训教员师资……团队一群人经常在会议室里“头脑风暴”到深夜。如今,地处大山深处的大堰镇成功将红色党建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融合提升为系列化模块式组织生活活动课程,并由此推动乡村绿色经济的综合发展。这一红绿结合的课程设置方式和基地建设模式正不断迸发出独具特色的党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