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台下的支书认真聆听。/本刊记者 黄国中摄 |
我们就应该去做;越是难做的工作, 村干部越要迎难而上。”发出以上感 慨的是德清县武康镇五四村党总支 书记孙国文,改革前村民们都把土地 握在手里,不愿意拿出来流转。村党 总支把党员和干部分成14个动员小 组,一户一户上门做思想工作。针对不愿意出租土地的农户,党总支提出“定量不定位”的措施,要求投资方提前一年结清土地租金,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通过努力,目前村里2600多亩土地实现100%流转,引进了规模化农业项目,先后建起了德华速生杨、萧山红枫等7大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全村人均纯收入由流转前的4370元增至现在的2.9万元。
推进农村改革,要抓住资金、资产、资源“三资”关键点。绍兴市柯桥区安昌镇大山西村党委书记徐志连深有体会。该村民营企业发达,由于发展村级物业租赁较早,有些合同十多年甚至二三十年价格不变,造成村集体收入损失,群众意见较大。为此,村党支部先后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集体商讨确定合理租价,并动员党员和村干部亲属带头,调整合同提高租金价格。村党委副书记王建木动员岳父第一个调整合同,租金价格上涨133%,有力推进了“三资”管理改革,全村45份合同全部进行了调整。通过此项工作,村级经济收入整整翻了一倍。
嘉宾点评:这些做法让我们看到了全面深化改革命题在基层的解答,也看到了在以改革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以改革的思路和精神,更好地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决心。
交流基层干部规范用权心得:用制度管权管事
俗话说,“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别拿村长不当干部”。诸暨市山下湖镇解放村党支部书记虞新国的话刚一说完,会场上立马响起会意理解的笑声。村官都掌握着一些权力,处理村务必须民主管理,公开公平,守规矩,绝不能以权谋私,搞一个人说了算。去年,解放村严格执行“五议两公开”程序,进行宅基地指标分配,先定困难户,然后再摇号确定,每一步都公开透明,保证了住房最困难的农民优先取得用地指标,赢得了村民的拥护。
“在平岩村,所有事情都是村民自己说了算。”谈起探索建立小微权力清单,宁海县力洋镇平岩村党支部书记张贤安如数家珍,平岩村是典型的移民村,村民来自全国11个省25个县,光姓氏就有118个,以前反映村级组织权力事项不明确,集体资产资源处置不当的信访件不断。为约束村干部权力,在广泛听取干部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该村对村级重大事项决策、集体资产资源处置等19项村级公共权力进行固化,并对村民宅基地审批、土地征用款分配等17项便民服务权力进行明确,让村干部手中的小微权力有明确的边界,将权力放在老百姓的眼皮下运行,把基层治理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
嘉宾点评:规矩是干好工作的“尚方宝剑”,也是村干部保护自己的坚强“盾牌”。村级组织权力虽小,但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也是群众感受最深刻、关注最迫切的权力。村干部要讲公心、重公道,做到心中有规矩,手中有“标尺”。要讲认真、守底线,有担当,不辜负群众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