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好“一把手” 配强“领头雁”
◎张飞宇
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事关党的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现。笔者认为,要增强“引领群众”的意识,大力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
围绕增强“五气”,选育乡镇党委“一把手”,充分发挥其统筹区域发展的引领作用。乡镇(街道)书记要当好“一把手”,关键是要具备“五个气”。一是正气。要有坚定的政治素质、过硬的政治品格,经得住大是大非的考验,在思想上与中央、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在作风上做好表率。二是大气。要善于统筹协调各方面资源,团结各类人群,拓宽视野和创新思路,心胸开阔,不拘泥于小节。三是胆气。要有敢于碰硬的勇气,特别是面对“三改一拆”、征地拆迁等复杂工作,要敢于直面矛盾,当“战士”不当“绅士”。四是硬气。就是要在难题破解、棘手问题处理上,态度坚决、执行有力、一抓到底、破解障碍。五是底气。就是要主动磨砺,增强素质,提升驾驭全局的能力。为此,要高度重视乡镇党委书记梯队建设,注重发掘有“五个气”的优秀干部,有计划地安排压担培养、多岗位锻炼。
围绕“四有一关系”,选优育强基层组织“领头雁”,抓好基层治理的“主心骨”。一是经济上有待遇。严格落实报酬保障制度,确保村书记经济收入有一定增加。二是政治上有地位。加强优秀村书记的评选和培养,为公务员、事业招考,以及村书记进班子等工作安排育好“苗子”、打好“底子”,有计划地安排到区、镇相关部门挂职培养,促其开阔眼界,提升能力。同时,加强镇村交流、定期谈话等工作,确保村书记的思想动态有关注、有响应。三是社会上有荣誉。要强化优秀村书记、村班子的培育和塑造,加强正面宣传,突出示范引领,形成“尊重村干部、支持村干部”的良好社会氛围。四是事业上有保障。要进一步加强联系指导、保护村干部、支持村干部,切实解决优秀村书记的思想负担、后顾之忧,鼓励引导他们全心投入村级发展。五是理顺村书记与主任的关系。要探索加强村委会依法依规运作的教育管理。加大引导力度,在有条件的村推进村书记、主任“一肩挑”。同时,也要加强村委班子管理约束和罢免等相关制度的研究。
围绕“三类依靠对象”的引领,夯实基层治理主阵地。农村治理关键要发挥党员、村民代表、农村“乡贤”三类依靠对象的积极作用。首先,要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对一些先进性不足、模范作用不强的问题党员,要严格开展整顿转化。对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的“口袋党员”、无视组织纪律的“自由党员”、优亲厚友缺乏先进性的“后进党员”,要加强批评教育,加大整顿力度。对拒不改正的,要探索实施可量化、易操作的清退机制,形成“严进严出、严管严教”的党员净化体系。其次,要加强村民代表的教育管理。大力推动党员、村民代表“双渗透”,鼓励党员当选村民代表,及时吸收优秀村民代表到党员队伍,增强党组织对村级事务决策的领导力和影响力。健全村民代表表决情况签字公开制度,有效监督村民代表的权力运行,防止不同心、乱作为情况发生。此外,还要加强“乡贤”群体的沟通争取。对复退军人、经济能人、知识能人等农村新“乡贤”,要通过乡贤参事会、民主恳谈会等形式,让他们在引导群众、维护稳定上发出正面声音。
(作者系宁波江北区委常委、慈城镇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