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促“领雁高飞” 夯实“红色根基”
◎郑坤法
头雁强,才能基层强,基层政权才能稳固。农村“领头雁”队伍建设是基层党建工作关键所在,要把建好这支队伍作为“核心工程”,着眼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紧盯各个环节系统谋划、综合施策,打造一支能力强、作风硬、口碑好的“五有”村书记队伍。
抓“领头雁”队伍建设,说到底是个责任问题,抓得硬靠责任层层传递,抓得实靠责任落地落实。县市区作为“一线指挥部”,要搞好统筹谋划、扎牢制度藩篱,通过定期党建例会、目标承诺公示、工作约谈问责等方式,将乡镇党委抓强雁的主体责任“一竿到底”,指导当好“操盘手”,如落实“谋事进农村、服务进民心”机制,将党委会议开到村口,配套落实乡镇干部“2+3”工作制度,每周在村工作2天,实打实帮助村书记和班子开展工作。
要打好“强雁组合拳”,就要坚持问题导向,抓住“精选、细考、严管”三个关键环节集中发力、重点突破。破解“选苗难”,关键要打开视野、不拘一格,采取重点群体“定向跟踪”、重要指标“定标分析”、重难点村“定点破解”的方式,动态建立“乡土后备人才库”和“联村书记库”;破解“考人难”,要树立实绩导向,推行“分线量化”考核,对同岗村干部统一指标一起考,量化实绩、公示排名并与待遇直接挂钩,确保“分出层次、看清高低、拉开差距”;破解“管人难”,重点要加强对村书记动态管理,对后进村书记采取定期约谈、限期整改等措施“黄牌”警告,对“不顾大局、不讲团结、不干实事”的亮“红牌”坚决“下”。
领头雁能力强不强,直接决定基层社会发展稳定,要始终坚持严实标准,全面提升村书记一线履职能力。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抓好教育培训,注重共性与个性、理论与实践的紧密集合,针对村书记任期长短不一、攻坚能力强弱不均等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施教”,通过分层分类设班、书记“点单选课”、导师帮带参与“一线锻炼”等方式实现教育实践“个性化”、“实战化”,避免“走过场”。同时,始终把提升村书记廉洁履职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建立健全正反“双向激励”制度,对廉洁高效履职的,采取廉效激励金等方式予以激励,对触碰纪律红线的予以严肃处理。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村书记责任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大,上级党委必须提供实实在在的保障,确保干事有动力、有资源、有阵地。高负荷、低待遇留不住好人才,要加大财政统筹保障力度,实施报酬待遇优先配备、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运转经费底线保障,配套定期考录行政事业编制等举措,真正推动要素资源科学配置、一线倾斜,实现村书记政治、经济、工作待遇全面保障。同时,要从巩固党的执政根基出发,逐村抓实党建阵地建设,在全面统筹和改造“有形阵地”的同时,注重拓展核心价值观、主流文化活动在农村的影响力,牢牢守住基层政权的“无形阵地”。
(作者系宁波市鄞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