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一分 扣一分 分分明了
仙居“十二分制”让农村党员言行有了“紧箍咒”
“王仙弟加一分,王理想加一分,王中华扣4分……”走进仙居县白塔镇圳口村委会会议室,张贴在墙上的党员先锋榜十分醒目,“十二分制”考评栏上,党员扣加分数一目了然。
年初以来,仙居在全县农村实行“十二分制”,对每位农村党员的日常行为进行记分。凡出现一次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行为,就会相应地扣除分值。如果扣分达到12分,则被作为不合格党员进行处置。
“十二分制”的推出,激起了“一池春水”。仙居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邱蓉介绍,“十二分制”的实行,有效对接了党员先锋指数考评和不合格党员“红线”管理机制,为每位党员带上了“紧箍咒”,在“倒逼”党员严肃组织纪律、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不合格党员处置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记分标准:一言一行有了“紧箍咒”
祝群华,白塔镇仙景村的一名党员,长期在宁波经商,平时难得回家一趟。然而,这几天,祝群华坐不住了,向村党支部提出把党组织关系迁出去的申请。仙景村党支部加强了对党员日常行为的规范管理,规定每个季度开展一次党员组织生活。对无故缺席“三会一课”和组织生活的党员,每次扣6分,请假的则扣2分;对违反村规民约的,每次扣3分;不服从、不执行村党组织集体决定的,一次性扣12分,作为不合格党员处理。
“以往作为农村党支部,一年顶多开两次党员大会,党员到会率不高,老百姓也不太清楚哪个是党员、哪位党员更优秀。”白塔镇组织委员王颖深有感触,“党员‘十二分制’管理,对党员的日常行为有了实质性的约束,对普通党员表现好差有了实质性评判,对‘不像样’党员的处理也更加有方法了。”
记者在白塔镇党员“十二分制”提醒卡上看到,扣分项目一目了然。围绕农村党员日常行为,设置严格组织生活、开展服务承诺、讲规矩守纪律、遵守村规民约、积极服务社会等五大类,明确了12种扣分行为,总分共计12分。一次性记满12分,按不合格党员处理。记分达到6分的,由党组织通知提醒。记分达到9分的,由党组织进行警示谈话。
“十二分制”就像一个“紧箍咒”,打破了农村党员不触及“红线”又不符合党员身份的管理无标尺的尴尬。据统计,实行“十二分制”管理以来,截至今年7月底,仙居已有273名农村党员被乡镇党委诫勉谈话,16名不合格党员接受集中整转,其中劝退除名6名。
记分管理:党员出口有了“标尺”
6月25日,经过几个月的学习转化和志愿服务,大战乡温泉村二支部委员张培基在“十二分制”记分卡上的记分,从12分减少到了6分,恢复了曾被除去的支部委员职务。“真没想到,‘十二分制’管理起来那么严格。”谈及自己当时的“冲动”之举,张培基有点不好意思。
今年4月初,仙居县重点工程——温泉城二期征地工作在该村开展。由于觉得自身利益在这次征地中受到损害,曾任村支书的张培基带头表示不满:上级党委的安排,他不服从;工作的开展,他不配合,甚至带头参与集体访和越级访,在乡、村两级多次做工作无效的情况下,温泉村党支部研究并报乡党委批准,决定对张培基一次性记12分,暂停行使支部委员权力,组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