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旻:在光的世界里,大有可为
◎孙亚男 林庭宇
人物名片
仇旻,浙江大学光电信息工程系教授、博导、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先进纳米光子学研究所所长,在纳米光子学领域贡献卓越,备受学界和业界瞩目。
“二十一世纪是光学的世纪,光的世界是神奇的世界,在光的世界里,你们也将大有可为。”——仇旻
2016年6月3日,杭州市第四届杰出人才和首届突出贡献引进人才颁奖活动举行,富阳区“5110”计划入选企业——杭州光锥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董事仇旻荣获杭州市首届突出贡献引进人才奖。
仇旻显得特别年轻,丝毫不会让人想到他身上的众多光环。他有两个博士学位——浙江大学凝聚态物理理学博士学位、瑞典皇家工学院电磁理论工学博士学位。2005年4月11日,刚30岁的仇旻被评选为瑞典第二届“未来科研带头人”,成为获此殊荣的18位年轻学者中唯一的中国人,也是最年轻的一位。2009年,当时仅34岁的仇旻获得终身正教授职位,成为瑞典皇家工学院最年轻的教授之一。
2010年,仇旻入选第四批国家“千人计划”,回到国内,主要从事微纳光子学方向的研究。作为浙江大学先进纳米光子学研究所所长,仇旻希望能通过对新型光电材料及器材进行深入的基础及应用研究,整合各项光电技术优势,设计并制造展示大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电子集成器材,促进其在光通讯及新能源建设方面的应用。
归国之前,学术新星
1995年,在专业兴趣和求知热情的引领下,仇旻顺利结束浙江大学四年的本科生活,保送本校硕博连读,开启了更深更专的科研之路;1999年1月,仇旻获得了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这是他人生的第一个博士学位。
带着对电磁领域求知若渴的强烈探索欲,他来到瑞典皇家工学院电磁理论系继续深造。2001年4月,短短两年,他获得了第二个博士学位——电磁理论工学博士,同年被聘为瑞典皇家工学院微电子及应用物理系助理教授,2005年晋升为副教授,2007年又获聘为终身副教授,2009年获得终身正教授职位,那时他年仅34岁,是皇家工学院最年轻的教授之一。
这期间,仇旻主要从事微纳光子学领域的研究。不难想象,如此微小尺寸器件的研究,对于光路的大规模集成和快速变化的信息存储传递,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在能源、传感、成像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广阔的应用前景。2005年,30周岁的仇旻获得“瑞典战略研究基金会”资助的“未来科研带头人”基金,是当时所有获奖者中唯一一位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