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追赶 沸腾兰溪
——兰溪市委书记朱瑞俊访谈
培育新动能,再造新优势
记者:我们谈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时候,通常就会想到新动能培育,这是拉动经济发展的又一个强力引擎,能否请您谈谈这方面的兰溪经验?
朱瑞俊:在新动能培育上,兰溪取得了新的成效,也有了新的思路,就是要盯紧“一张膜(光学膜)、一块布(白坯布和牛仔布)、一颗药(医药制造)、一辆车(自行车)。以光学膜新材料项目为例。以前,华东铝业这个老大难国企,一个厂的用电量相当于武义和磐安2个县的总和。我们与杭州锦江集团战略重组,投资22亿元转型光学膜新材料,一期项目仅用一年时间,于今年3月建成投产。年底,锦浩、锦宏两个项目也将建成投运。“无中生有”来之不易,项目现在也还处在初创期,我们会像保护胎儿一样保护好它。同时,我们也在拓宽渠道,抓紧做好产业对接,让更多的上下游企业入驻兰溪。力争通过两三年的努力,打造一个产值超百亿的“光膜小镇”。
兰溪“曾经富”,靠实体经济;兰溪“正在富”,靠实体经济;兰溪将来“会更富”,还要靠实体经济。现在阵痛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在阵痛最需要坚持的时候选择放弃。所以,我们一定会咬定青山不放松,狠抓实体经济,积极打造“产业振兴示范区”。
做好“古、山、水”文章,打造旅游目的地
记者:我们都知道兰溪是一座千年古城,历史人文积淀深厚,自然风光优美,近年来更是把旅游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可否请朱书记谈谈未来这块工作的计划?
朱瑞俊:正如你所说,兰溪搞旅游底子很好,但“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再形象点讲,就是“远去的背影”“沉睡的古城”和“消失的味道”。我们有山水、有人文、有历史、有非遗、有美食,但还没有串联起来,发挥应有效益。我们狠下决心,以“古、山、水”为切入点,谋划全域旅游大开发,致力于将兰溪打造成旅游目的地。
“古”就是要激活古城镇。以唤醒沉睡的古城、古街区为突破口,将诸葛、游埠等千年古镇和长乐、芝堰等特色古村串点成线,突出古韵风情特色,擦亮“省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
“山”就是要共建金华山。金华山,山南是金华,山北是兰溪,从旅游开发的角度看,手心手背都是好风景,都有好风水,关系密不可分。我们将整合六洞山、石门槛、越龙山等资源,积极对接金华山旅游开发,做靓兰溪板块。
“水”就是要开发兰江水。以三江六岸、十里长湖为主线,恢复和利用部分古码头、古渡口,再与沿江的海绵公园、彩色林带、生态绿道相互串联,贯通成线,开发“兰江水上游”项目,重现“千年商埠”的繁华盛景。
以“最多跑一次”为契机,再造兰溪发展环境优势
记者:目前我省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上可谓是如火如荼,“最多跑一次”已经成为浙江的一张新名片,请问兰溪是如何落实这项工作的?
朱瑞俊:我们正在实施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虽然时间短,但是初见成效,深得民心。许多地方提出“保姆式”的服务,兰溪提出要推行“妈妈式”服务,现正在打造我们的服务品牌“兰妈妈”。不久前,我到办事窗口去体验后,提出办事窗口周六要上班。对于办事程序简化,兰溪现在已经公布的占了96%。
我想三个方面还要探索:“该放的放”,兰溪自己可批可不批的,坚决不批;“该并的并”,最难的商事窗口,涉及的部门还是太多;“该通的通”,让数据多跑路,才能让群众少跑腿。
一线“赛马”抓落实,实战中检验成效
记者:请问您是如何抓干部队伍建设的?
朱瑞俊:我着重讲一下兰溪如何打造铁军。我认为铁军是“带”出来的,以上率下;铁军是“炼”出来的,急难险重一线去磨炼;铁军是“比”出来的,营造比学赶超氛围;铁军是“管”出来的,平时要加强教育和督查。
从今年开始,兰溪有一个“四比”竞赛活动。“四比”竞赛就是两资攻坚比贡献、拔钉清障比进度、综合整治比环境、雷厉风行比作风。活动贯穿全年,现场会每两个月召开一次。兰溪摒弃以往坐会议室听汇报的惯例,将现场当赛场,通过现场“看、听、学、点、思”,采取“汇报+互动+点评”方式进行,以现场“赛马”的成效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