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强村富民之路
——来自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的报告
精心念好善治经,让红色根基坚如磐石
推动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从6个村并成1个村,横坎头的人口和地域面积扩大了好几倍,大有大的好、大也有大的难。如何把6个村的心拢起来拧成一股绳?横坎头村党委给出的办法就是,大家的事大家提、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的事大家办。村里坚持多年的“小板凳”群众工作法,更是成了村干部治村理事的“法宝”。村党委每作一项重要决策、实施一项重点工程,都会事先听听党员群众的想法,哪怕只涉及1户群众,党员干部都会到群众家里的板凳上坐一坐,面对面听取他们的意见。
前几年余姚市推进农村改厕工作,横坎头村计划建设一批公厕,但到具体选址时却遇到了麻烦。村民们都希望公厕离自家近些,方便日常使用;又都希望离自己家稍微有些距离,避免臭气熏人。如何让公厕惠及更多群众,又使各家各户尽可能满意,成了摆在村党委面前的一道难题。为了把好事办好,村党委专门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对每一处公厕的选址进行协商,党员干部主动上门做公厕附近群众的思想工作,承诺加强日常保洁,打消他们的顾虑,最终保证了公厕顺利落地。有事要多商量,有事更要会商量,小板凳”拉近了干群距离,发“挥了促进和谐大效用。
都说服务是最好的治理,在横坎头村,办好群众的事就是头等大事。2017年,村劳动协管员汪杰峰在为村民办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时,发现紫溪自然村有一位患病老人褚朗月迟迟不来交保险。由于没留下联系电话,汪杰峰便主动上门提醒,经多方打听,只得到老人已搬到梁弄镇梁冯小区居住的消息,但具体哪幢哪户无法得知。“一定要找到老人,不能耽误村民医保大事。”在村里工作多年,汪杰峰早已习惯了为村民的事多跑腿。他第一时间赶到梁冯小区,挨家挨户去敲门,直到第三天,终于找到了老人,及时办理了医保。现在,横坎头村7名村干部全员坐班,村民办事随时能找到人,村里还专门为村民提供民事代办服务,许多事情足不出村就能办理,即使必须本人到场,村里也会有人陪同前往。贴心的服务赢得村民纷纷点赞,老“听电视上说‘最多跑一次’,没想到阿拉农村办事也能‘最多跑一次’了”。
2015年开始,横坎头村的治理服务工作又搭上了信息化快车,无论党务村务财务,还是民事村办情况,全在电子显示屏上及时公开,并通过电视、手机推送进户到人。村里干了哪些事、干得怎么样,村民只要点点屏幕心里就有谱了。
长吹遍吹文明风,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总书记给我们村回信了!”习近平总书记给横坎头回信的消息在山村飞快地传播开来,为了让每家每户第一时间知道这个好消息,村里的党员逐门逐户传达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回信中字里行间透出的对村里发展和村民生活的关心关切,让老区人民的心与党中央、与习近平总书记贴得更紧了,有的老党员不禁眼眶湿润,泪水中满是激动、更是感恩,感恩党对老区的关爱帮扶,感恩总书记对老区人民深厚的情谊。
横坎头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群众对党怀有深厚的感情,这些年村党委一直不忘传承红色基因,专门成立“讲好红村故事”主题宣讲团,通过组织村庄革命史宣讲、观看红色教育片、看望革命老战士,让红色记忆永驻心间,让年轻一代时刻念党向党。仅去年一年,村里就以横坎头历史故事、红色故事等为主要内容开展宣讲10余次,听众超过800人次。
红色基因的精神之光,还要化作恪守文明的行动之力。为了塑造思想美、行为美的新时代村民,村党委可没少动脑筋,专门在全村开展“弘扬红色基因、共筑文明之村”活动,点上亮党建元素,面上造党建氛围,所有党员家庭悬挂“共产党员户”牌子,亮出身份、亮出承诺,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带头弘扬文明新风,以优良党风引领醇厚民风。
“道德银行”是村里推进文明创建的利器,村民谁的道德表现好,谁的积分就高,凭积分还能在银行办理无抵押贷款。拿着积分换回贷款的果乡园农场场主何达峰一万个没想到,讲道德也能换钱。村党委书记张志灿笑着说,就是要“让道德比金子还珍贵!”
像“道德银行”一样管用的办法村里还有不少。这些年,村里开办了全民素养提升大讲堂,分期分批实施村民大轮训,定期组织开展“最美系列”评选,评出“身边好人”9名、“道德典型”10名、“最美家庭”20户、“十星级文明户”30户,有力塑造了处处文明、家家和谐、人人幸福的美善村风。
红色基因孕育了红色的种子,并为这片土地的振兴提供着不竭动力。如今,文明之风悄然浸润着横坎头,村民幸福指数与日俱增,党的声音也更加响亮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