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先锋
高校党建的N种“打开方式”
‘灵’。现在大学生经常看手机,我们建设掌上手机平台,就是要把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做党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党委副书记朱李楠所说的,是一款由学院自主开发、学生党员参与维护的党建app,分为红色政宣、红色典型、红色学习、红色服务四大板块,经过两年时间的完善和升级,目前全院所有学生党员都已在此注册。“大学生在微网络阵地上特别活跃,我们要做的,就是用“互联网+”的理念去思考探索党建工作,力求实现工作理念、工作机制、工作模式和工作载体的协同创新,更好地激发出学生党员的活力。”朱李楠说。
先锋先行
浙工大经贸管理学院2015级国际贸易专业的姬皓云,还记得自己作为新生踏入校园,第一次遇见“7号室友”时的情形。
“‘7号室友’的出现就好像一盏明灯。在生活方面,她会告诉我们校园卡怎么使用,哪里有ATM机,校园周边的交通情况等生活中的小细节;在学习上会时刻督促我们,教给我们她的学习方法;在为人处世方面,她也会把自己的感悟分享给我们。她真的就像一位大姐姐一样亲切,但是又像导师一样引导我们。”
正因为如此,大三期间,已是预备党员的姬皓云也毫不犹豫地加入了“7号室友”的队伍。
截至目前,经贸管理学院已经有5批、共409名党员担任了低年级学生的“7号室友”,2700名新生从中受益。
“7号室友”的成功关键在于细节。每年,经贸学院会择优选拔学生党员和部分优秀积极分子担任“7号室友”,不仅会在新生报到那天全天候进行接待和引导,而且还会长期结对帮扶,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辅助、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引。这种极具人性化的方式,既给党员提供了发挥作用的平台,也让大学新生看到了党员的“魅力”,了解了党员的“职责”,并在潜移默化中对入党心生向往。
除了“7号室友”,保卫处警校共建党员服务站的党员志愿者们也在竭尽所能地服务师生。
为了将执法力量引进学校,为师生提供一站式安全服务,保卫处党支部联合交警、公安、消防和学生支部,在保卫处综合服务大厅建警校共建党员服务站,设各党支部党员服务窗口,把党的建设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5个党支部共200多名党员,轮岗为师生员工和周边市民提供行政事务办理和安全保障服务。
在保卫处副处长张伟锋看来,警校共建党员服务站的建立,在优化服务的同时也逐渐让保卫处的角色发生转变:“以前大家到保卫处后的心态很微妙,总觉得发生了不好的事才会来这里。但是党员志愿者过来后,发生了很多变化,有了纠纷矛盾,他们去跟师生和居民解释沟通会顺畅很多,这里不再是个冷冰冰的解决纠纷矛盾的地方,而是用真诚服务温暖人心的共建场所。”
创意够味
听过“红色舞台班”吗?这是浙工大人文学院中文党支部在做的事。
他们自编自导的“两学一做”情景剧党课《无悔的抉择》,在朝晖、屏峰两校区轮流展演,吸引了1000余名教工、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观看,并荣获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活动工作案例类优秀作品奖。
《无悔的抉择》以浙工大学生党员杨济源正义英勇牺牲的事迹为蓝本,着重展现当代大学生有信念、有担当的品质。翻看剧本,会发现他们巧妙地将入党程序、党员标准等“干货”融入到了剧情里。这是结合人文学院的特长和优势,创新方式上党课,将表演艺术与党性教育相结合,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而针对党员比例高达近50%的研究生群体,创新也贯穿着党建工作的始终。从党支部组织生活案例大赛到十九大“先锋宣讲团”,从党员“卓越先锋”服务站到“红色锤炼”系列活动,各种活动载体不断推陈出新。
“我们想方设法创新载体,就是为了搭好平台,吸引各个学院的研究生党员参与进来。”孙航是浙工大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他认为一个优秀的党建“创意”要具备参与面广、影响力大、主题凸显、成效显著四个特点,比如今年研工部开展的“红色锤炼”系列活动,就是通过培训、学习、参观等方式,努力将研究生党员群体打造为党的可靠接班人。
“4月份我们组织了‘红色锤炼’系列活动,组织研究生党员到嘉兴南湖学习‘红船精神’,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在宣誓墙前重温入党誓词,乘船南湖之上,瞻仰南湖红船,每一个环节都有党员分享心得感悟。下一阶段,学校还将继续组织研究生党员骨干赴四明山、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学习教育。”孙航说,通过“红色锤炼”这种创新方式,可以有效加强研究生党员这一高知群体的党性锻炼,提升他们的党性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