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一员双岗” 推进“两地......
0001版: 封面 0002版: 封二 01版: 卷首语 02版: 目录 03版: 目录 04版: 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 05版: 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 06版: 一月广角·美丽中国 07版: 一月广角·美丽中国 08版: 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 09版: 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 10版: 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 11版: 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 12版: 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 13版: 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 14版: 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 15版: 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 16版: 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 17版: 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 18版: 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 19版: 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 20版: 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 21版: 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 22版: 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 23版: 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 24版: 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 25版: 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 26版: 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 27版: 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 28版: 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 29版: 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 30版: 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 31版: 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 32版: 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 33版: 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 34版: 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 35版: 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 36版: 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 37版: 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 38版: 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 39版: 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 40版: 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 41版: 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 42版: 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 43版: 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 44版: 党课 45版: 党课 46版: 书记有话说 47版: 部长走笔 48版: 部长走笔 49版: 部长走笔 50版: 部长走笔 51版: “我的中国梦”征文 52版: 乡镇 53版: 亮点 54版: 新事 55版: 新事 56版: 短消息 57版: 他故事 58版: 她故事 59版: 她故事 60版: 公益广告 61版: 长消息 62版: 长消息 63版: 廉洁浙江 64版: 廉洁浙江 9901版: 封三 9902版: 封底

深化“一员双岗” 推进“两地双服务”


 

  海宁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沈雨祥

  海宁市作为党员“一员双岗”制度的发源地,创新推出了机关党员干部到居住地和成长地报到认岗,服务社区、服务新农村的“两地双服务”机制,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中形成“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返乡助发展、奉献多岗位”的服务格局。
  科学定位,让在职党员干部“亮”出来。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基层党员干部原本应与群众联系最为紧密、关系最为直接。但受客观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出现了群众工作本领不强、脱离群众等问题。为了使在职党员干部能够真正融入社区,在开展“两地双服务”过程中,居住地和成长地党组织根据党员干部报到人数、职业特点、特长爱好、个人意愿和本村(社区)实际,建立党员干部信息资源库,并科学设置服务岗位,明确服务要求。对5名党员干部以上且有一定条件的村(社区),成立“返乡干部工作室”,为返乡干部亮相服务、交流互动搭建平台。探索建立亮相服务制度,在小区、楼道、楼组亮明党员干部身份承诺、联系方式、认岗情况等信息。挂牌亮出党员个人工作室和返乡干部工作室,将工作室职责、负责人信息等上墙公开。党员干部开展服务时,还需佩戴党徽、工作牌,并告知姓名、联系方式。目前,全市4147名在职党员干部已报到认岗,开展服务,并建立村级“返乡干部工作室”98个,驻室党员干部近400名。
  化零为整,让在职党员干部“动”起来。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为了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引导党员干部服务社区,服务新农村,密切与群众的联系,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在首次报到注册时,要求党员干部需至少认领义务巡防、纠纷调解、法律咨询等服务岗位1个,社区党员干部还必须认领楼道服务、文明劝导等必领岗位2个。党员干部在规定时间内到两地报到开展服务,带头做好服务中心助推员、文明新风示范员、困难群体帮扶员等“八大员”。领导干部还要积极发挥人脉资源和地缘优势,帮助协调解决成长地、结对地发展难题。如,周王庙镇建立“返乡干部诸葛会”四必商制度,面对村级重大工程推进遇到困难阻碍、村级重大矛盾纠纷、突发性重大事件等四类情况时,邀请返乡干部为村级发展献策出力。改变传统志愿服务形式,以小区、楼幢、单元以及村组为依托,通过党建带群建、党群共参与等模式,成立党员品牌服务队,增强服务合力,提升品牌影响力。目前,大部分党员干部至少参与了1次夜间巡防、三改一拆”推进等两“地服务,受到基层广泛欢迎。
  注重规范,让在职党员干部“常”服务。通过探索制定科学的管理运行制度和监督评价体系,对在职党员干部进社区发挥社会作用进行管理,逐步实现运行常态化。实行记实服务,全面建立党员干部建卡记实、两地党组织建账记实和群众评议记实制度。党员干部服务期间,须如实填写《服务记实卡》,记录服务时间和内容,并由两地党组织定期了解群众服务记实评价,进行情况核对。实行即时反馈,两地党组织不定期召开群众恳谈会,对党员干部不良表现,特别是助推中心工作的表现,一事一评即时反馈给所在单位党组织,领导干部则反馈给组织部门。对两地反馈的问题,及时进行教育约谈,督促整改。实行“社区评德”,对干部选拔任用、重点工作专项考察和评先评优等需征求村(社区)意见等特定事项,根据部门要求及时反馈,形成干部“8小时”外的考察网络。实行定期评议,每年底由两地党组织根据党员干部服务记实、群众反映等,按“好”、“较好”、“一般”和“差”4个类别进行年度评价,并反馈给所在单位党组织和组织部门,以结果运用“倒逼”干部行为作风转变。目前,已有4名拟提拔干部因“差”评而取消提拔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