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颖婕 周 凯
近日,在上海市南汇监狱内设的法庭上,随着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合议庭法官宣读完对罪犯陈勇予以假释的刑事裁定书,社区矫正机构工作人员即上前在陈勇的脚腕部佩戴上内含GPS芯片和SIM卡的“电子脚镣”,这意味着陈勇在裁定书载明的接下来6个月中,将通过这一电子设备接受无间断的实时监管。这也是全国法院首次出现通过法律文书对假释对象实施电子实时定位监管予以明确。
被称作“电子脚镣”的电子实时定位监控设备,最早被美国、瑞典和韩国等国家采用于犯罪嫌疑人或监外服刑罪犯的监管中。其功能并不像传统的脚镣那样用于限制被监控者的迁移自由与行为,而在于确保被监管的对象始终处于可监控的物理范围内。为假释罪犯佩戴的“电子脚镣”外观上如同一枚电子表,由于戴在脚踝处因而隐蔽性良好,也不影响佩戴者在授权的距离范围内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和正常生活。但“电子脚镣”一经佩戴,无法完整性摘除。(文中人物系化名)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