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改谨防“特殊情况除外”暗箱评奖说到底是官场腐败提案办理应从答复型向落实型转......
0001版: 封面 0002版: 封二 01版: 微摄影 02版: 微摄影 03版: 微摄影 04版: 微摄影 05版: 卷首语 06版: 目录 07版: 目录 08版: 特别策划·农村电商 09版: 特别策划·农村电商 10版: 特别策划·农村电商 11版: 特别策划·农村电商 12版: 特别策划·农村电商 13版: 特别策划·农村电商 14版: 特别策划·农村电商 15版: 特别策划·农村电商 16版: 特别策划·农村电商 17版: 特别策划·农村电商 18版: 特别策划·农村电商 19版: 特别策划·农村电商 20版: 特别策划·农村电商 21版: 特别策划·农村电商 22版: 特别策划·农村电商 23版: 特别策划·农村电商 24版: 本期关注 25版: 本期关注 26版: 本期关注 27版: 本期关注 28版: 本期关注 29版: 本期关注 30版: 月度人物 31版: 月度人物 32版: 领头雁 33版: 领头雁 34版: 先锋榜 35版: 先锋榜 36版: 跋涉者 37版: 跋涉者 38版: 交流 39版: 交流 40版: 亮点 41版: 亮点 42版: 新事 43版: 微故事 44版: 速递 45版: 速递 46版: 党课 47版: 党课 48版: 警钟 49版: 警钟 50版: 论坛 51版: 论坛 52版: 心理 53版: 心理 54版: 博览·时政 55版: 博览·评论 56版: 博览·感悟·科技·健康 57版: 博览·感悟·科技·健康 58版: 博览·健康 59版: 博览·声音 60版: 干部任免 61版: 公益 62版: 风采 63版: 风采 64版: 风采 9901版: 封三 9902版: 封底

车改谨防“特殊情况除外”



  ◎郭元鹏

  公车改革出发点是好的,制度设计是科学的,但现实中还是出现了“公车照坐补贴照拿”的事情。对于这一现象,我们不能停留在“公开点名”、“限期整改”、“退回钱款”层面上,而是应该找到背后漏洞。找到漏洞,堵塞漏洞,才能让此后的改革收到好效果。
  笔者注意到,一些地方自己制定的《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暂行办法》中规定:特殊情况用车除外,可以申请公务用车。表面上看,“特殊情况除外”的规定是人性化的,是科学化的。做任何事情,都会出现“特殊情况”,对于“特殊情况”就不能教条地按照规定处理。可正是这个“特殊情况”成为公车改革的巨大漏洞。有了“特殊情况”的通融也就会让好的改革政策走了样子。比如,突然安排下乡是“特殊情况”吗?下雨下雪是“特殊情况”吗?补贴不够花是“特殊情况”吗?如果允许“特殊情况”存在,相信过不了多久,就会出现更多名目繁多的“特殊情况”。鉴于这个“特殊情况”无法把握,不好界定,容易留下漏洞,在推行车改的时候,就应该做到政策面前绝不允许存在“特殊情况”。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让掌握权力的人钻了空子。
  此次公车改革,政府发给干部的车补,确实不多,这笔钱够不够花,关键要看你怎么花?如果你能放下架子,开着私家车上班,坐着公交车跑业务,那就够花;如果你能骑着自行车上班,那更够花。够不够花的问题原本就是个伪命题,出行观念改变了,这笔补贴不仅可以够花,兴许还能有结余。“公车照坐补贴照拿”硬伤出在“特殊情况除外”,要想车改成功,就要谁也不能搞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