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耻用权方严
◎王子墨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在孔子的“眼中,知耻是如此的重要,是锤炼道德修养的重要一环。
在传统文化中,修身前置齐家,齐家而后治国,总是循着同一条路径。知耻亦是如此。耻感文化不只是修身立志时的几句座右铭,还有着可以推而广之的现实意义,可以从个体的修养,上升到为官的做派,乃至影响一时、一国的风气。
东汉的杨震当官赴任,半路上有一个他曾举荐过的人来拜访。这人拿出财物给杨震,并说大半夜无人知晓。杨震却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这个“暮夜却金”的故事,千百年来传诵不绝,正在于知耻之心,看似缥缈玄虚,却又在种种可能失态的情况下,爆发出了决不妥协的强大力量。
当一个官员丧失耻感会有多丑陋。南宋权臣韩侂胄修了一座大宅邸,竹木掩映,鸟语花香,他觉得如此美景却没有鸡鸣狗叫很是遗憾。这时丛林中传出了狗叫声,原来是一位官员模仿起了狗叫。韩侂胄大喜,晋升他为工部侍郎。可见丧失耻感,对于官员来说,是权力增值、变现的捷径,但对于公利来说,却可能是通往被蚕食鲸吞的不归路。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三严三实”重要论述,其意义,就在于突出强调领导干部对自我的严格甚至严苛的要求。而这严苛的要求如何具象化,就在于唤起那颗知耻之心。心中知耻,手中的权力才有规矩方圆,才知可为与不可为。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