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耻用权方严警惕滑吏的“反作为效应”
0001版: 封面 0002版: 封二 01版: 微摄影 02版: 微摄影 03版: 微摄影 04版: 微摄影 05版: 卷首语 06版: 目录 07版: 目录 08版: 特别策划·党建+互联网 09版: 特别策划·党建+互联网 10版: 特别策划·党建+互联网 11版: 特别策划·党建+互联网 12版: 特别策划·党建+互联网 13版: 特别策划·党建+互联网 14版: 特别策划·党建+互联网 15版: 特别策划·党建+互联网 16版: 特别策划·党建+互联网 17版: 特别策划·党建+互联网 18版: 特别策划·党建+互联网 19版: 特别策划·党建+互联网 20版: 特别策划·党建+互联网 21版: 特别策划·党建+互联网 22版: 特别策划·党建+互联网 23版: 特别策划·党建+互联网 24版: 本期关注 25版: 本期关注 26版: 本期关注 27版: 本期关注 28版: 本期关注 29版: 专题报道 30版: 专题报道 31版: 专题报道 32版: 全国党刊联合征文 33版: 全国党刊联合征文 34版: 全国党刊联合征文 35版: 全国党刊联合征文 36版: 新事 37版: 新事 38版: 亮点 39版: 亮点 40版: 亮点 41版: 亮点 42版: 月度人物 43版: 月度人物 44版: 月度人物 45版: 先锋榜 46版: 跋涉者 47版: 跋涉者 48版: 速递 49版: 速递 50版: 月月谈 51版: 月月谈 52版: 博览·时政 53版: 博览·时政 54版: 博览·时政·观点 55版: 博览·时政·观点 56版: 博览·科技·健康·心理 57版: 博览·科技·健康·心理 58版: 博览·声音 59版: 党课 60版: 干部任免 61版: 公益 62版: 风采 63版: 风采 64版: 风采 9901版: 封三 9902版: 封底

警惕滑吏的“反作为效应”



  ◎顾伯冲

  在各类不作为现象中,有一种“反作为效应”,危害比不作为更甚。
  何谓“反作为效应”?简单说,就是为官者常常事不尽做,功不全用,保存一块“自留地”,以作为“立于不败之地”的资本。就像古代一些治水官吏,从来不是三下五除二堵好决口,而是不断挟水患邀功,逼迫朝廷调拨更多银钱。
  一些人把“反作为效应”当做“升官经”,在本职岗位上尸位素餐,整天制造忙碌工作的假象。这种封建“滑吏”的糟粕遗风,如果不能及时摒弃,早晚深受其害。正像有些劣医,为了能“钱如东海长流水”,奉行“外科之疡疽,未必肯令一药而愈”的恶习,结果坏了名声,到最后反砸了自己的饭碗。
  为官从政,实在是第一位的,老百姓看干部就看实在不实在。做人做事既要考虑上级怎么想,更要考虑群众怎么看。让群众满意,才是对本职工作的最大尊重。“反作为效应”造作取巧,为党的纪律所不容,与“三严三实”要求格格不入。
  “反作为效应”之所以受推崇,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官员职责不明确,失职没追究,渎职无处理。有鉴于此,当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重要作用,让群众知晓干部在做些什么、完成得怎么样,让百姓积极参与监督、批评。也要从制度上厘清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定明确详细的行政流程,并辅之以科学严谨的绩效考核,加大问责力度。“反作为效应”并非是吏治的不治之症,完善群众监督、坚持制度治本和深度问责,给它釜底抽薪,让它失去市场,就能把它彻底扫入历史的垃圾堆。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