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组织工作的活力之源
0001版: 封面 0002版: 封二 01版: 卷首语 02版: 目录 03版: 目录 04版: 综述 05版: 综述 06版: 干部 07版: 干部 08版: 干部 09版: 干部 10版: 干部 11版: 干部 12版: 干部 13版: 干部 14版: 干部 15版: 干部 16版: 干部 17版: 干部 18版: 干部 19版: 干部 20版: 干部 21版: 干部 22版: 干部 23版: 干部 24版: 干部 25版: 干部 26版: 组织 27版: 组织 28版: 组织 29版: 组织 30版: 组织 31版: 组织 32版: 组织 33版: 组织 34版: 组织 35版: 组织 36版: 组织 37版: 组织 38版: 组织 39版: 组织 40版: 组织 41版: 组织 42版: 组织 43版: 组织 44版: 组织 45版: 组织 46版: 组织 47版: 组织 48版: 人才 49版: 人才 50版: 人才 51版: 人才 52版: 人才 53版: 人才 54版: 人才 55版: 人才 56版: 自身建设 57版: 自身建设 58版: 自身建设 59版: 自身建设 60版: 自身建设 61版: 自身建设 62版: 自身建设 63版: 自身建设 64版: 自身建设 65版: 自身建设 9902版: 封底

创新,组织工作的活力之源



  ◎本刊记者 陈 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在改革开放的浙江,创新的“大赛”从来没有休止符。无论是山区海岛,还是城市乡村,创新的激情和活力无时无处不在。在浙江,处处都有创新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浙江经济发展和财富创造的决定性力量,是浙江始终走在前列的关键一招。
  “不日新必日退”。浓郁的创新氛围,也让浙江省的组织工作保持了不断创新的传统。正是在这么一片充满着创新的肥沃土壤中,浙江为组织工作营造着更加适宜的“创新气候”,也源源不断地为组织工作提供着“创新养料”,集聚更多更优的“创新种子”。
  2015年,注定是浙江组织工作的“丰收年”,全省的组织部门和广大组工干部秉承了创新理念,扎实推进,改革探索,形成了干部工作系列组合拳、基层党建“二十条”、人才体制机制创新等一系列富有特色的组织工作创新亮点,打造了一张张浙江组织工作的“金名片”,组织工作的浙江创新,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常态。

  问题是创新的导向

  创新的目的是什么?很明显,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创新的导向。推动组织工作创新同样离不开问题意识、问题导向,而创新的最终落脚点就是为了更好地去破解组织工作中的难题。创新唯有在破解难题中求新、求精,才能顺势应时、固本开新,才能真正焕发出生命力。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浙江省委相继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好班子好梯队建设的意见、干部选拔任用的“五个办法”、治理“为官不为”的意见和推进能上能下的实施细则,下大力出重拳从严治理“庸官”、“懒官”、“太平官”,通过把脉干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创新干部工作,形成了干部工作“上、下、管、育、爱”制度体系,激发了干部队伍的活力,营造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火热氛围。
  不同层面,问题往往千差万别。同样的组织工作问题,省里的工作方法到了市县区,往往要求市县区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组织工作的再次创新,以确保工作能切切实实地落实到每一个角落。
  就拿同样的干部工作来讲,金华市针对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守纪律、不讲规矩、庸懒散、“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等问题,采取了完善制度、加强考核、及时问责、关心关爱等措施。新昌县针对机关部门工作“肠梗阻”、一般干部难交流等现象,开展了“一年一交流、两年一轮回”的干部常态化交流工作。
  这些都启示我们。只有把现实工作的焦点、难点、重点、热点问题作为改革创新的基点和起点,才能把握方向,少走弯路、不走错路,才能真正把改革创新推向深入。

  实干是创新的基础

  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一“实”一“新”,正是阐述了实干与创新的关系,实干是创新的基础,离开实干的创新只能是纸上谈兵,更多地成为了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组织工作量大面广,责任重大,事关党建工作大局,需要不断探索新方法、总结新经验,以便更好地服务党建,推动发展,更好地为广大党员干部服务。应该看到,组织工作更多的是打基础、管长远的日常性、业务性工作,需要扎扎实实地埋头苦干,只有把日常工作做好,把基础